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采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深度访谈、查询检索,收集服刑人员谈话派生资料(n=13),通过三级编码分析、构建理论, 探索服刑人员从犯罪到守法的重塑法治价值观过程。结果显示,服刑人员心理变化分四阶段:1)接受期,认清身份,端正态度;2)积累期,学法习德,修正扭曲;3)转变期,反思总结,守法自新;4)拓展期,延伸法治,规划未来。通过管教民警引导,服刑人员联系亲情逐渐修正扭曲价值观,实现守法自新的转变。  相似文献   
62.
陈建 《学海》2012,(6):5-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实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法治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新构成不是自发的,也不是主观追求的结果,而是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与实践追求的历史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下体现。法治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其他元素一样,不仅发挥着意识形态的种种功能,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63.
论网络舆情治理中维权与维稳的法治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朝阳 《学海》2012,(3):114-120
网络舆情生成源于公民基于自由价值诉求的维权意愿,其权利行使对互联网秩序的法治构建具有利弊两面性。网络舆情应对体现政府基于秩序价值指向的维稳期待,其权力运行对互联网自由的法治实现存在侵蚀性危险。网络舆情治理须兼及网络舆情生成中公民维权与网络舆情应对中政府维稳的双面需求,以正义价值引领并协调其自由价值诉求与秩序价值指向的冲突,突出多元治理理念,把握有限治理基准,确立正当治理宗旨,实现互联网空间维权与维稳的法治统一。  相似文献   
64.
卓新平 《天风》2014,(6):6-6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宗教在中国社会的存在处境发生了重要改进和越来越好的变化。但中国社会对宗教的认知,以及近百年来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复杂历史所形成的独特宗教生态,使宗教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存在及理解仍面临着不少难题和挑战。宗教在当今中国社会文化中的定位仍不清晰。从整体来看,宗教也还没有根本"脱敏"。  相似文献   
65.
顾云涛 《天风》2014,(12):7-10
近年来,中国教会发展迅速,对教会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会的财产及财务管理,不仅影响着教会的发展和稳定,更牵系着信徒的心。因此,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规范教会财产及财务管理,是教会健康发展的保证。对此,几位牧者同工作了很好的分享与提醒。  相似文献   
66.
《中国宗教》2017,(2):86-86
泉州市民宗局深入实施宗教领域“七五”普法规划,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宗教事务治理的具体实践中。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67.
彭新武  周亚 《管子学刊》2024,(1):114-128
在秦帝国统一的前夜,韩非基于官僚体制日臻完善的社会情势,为实现官僚体制的有效运作提供了一套系统方案,蕴含着其实现清明吏治的卓绝努力。这一理论尝试比20世纪初马克斯·韦伯创立的“理性官僚制”领先两千多年。尽管韦伯的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与韩非有所不同,但其核心要旨在韩非思想中都已得到充分阐述。相比之下,韦伯的理论更多是在哲学层面提出的一些基本原则,而韩非的理论不仅有哲学原则的指导,更包含一整套科学而又可操作的吏治之道。虽然官僚制在历史实践中日趋走向僵化,但蕴含在官僚制理性基础之中的法治观念以及等级化、专业化等原则,在组织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韩非的吏治之道依然值得大力借鉴。  相似文献   
68.
先秦孔孟儒家具有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并向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由于重人治带来的双重效应,历朝君主能修身自律、仁民爱物者少,而虚饰仁义、欺世盗名者多。黄宗羲倡言限制君权,主张"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这是对纯任人治的修正,也是君主立宪制思想的萌芽。孙中山也追求天下为公,并提出三民主义的民主建国方针。要实现公平正义的治国理念,从重人治转进到民主法治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9.
王荣伟 《天风》2008,(1):26-27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努力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广大基督徒中积极开展"八荣八耻"的宣传教育,在各自岗位上为主作出美好的见证.市基督教两会积极开展服务社会、扶贫助学活动,为各类灾害救助、助学、安老、扶贫捐款、捐物近40万元.获得慈善总会好评,被南昌市红十字会评为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70.
先秦儒家、法家政治哲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先秦政治哲学中,体现着德治与法治两条截然不同的治国路线。前者的主力军是儒家,后者则以法家为旗帜。本文从不同视角多维度地透视了儒家与法家的德治与法治之争,进而揭示儒法两家的治国方略产生的各不相同的社会功效和客观效果,最后通过对儒法相互态度及历史命运的回溯,领悟道德与法律、德治与法治的相互促进、互济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