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以德治国”方略,是通过将道德建设提升到一个制度的层面,从而夯实社会制度的伦理道德基础,加强对立法、司法和行政制度的伦理设计和道德监管,加强对党员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的伦理教育和道德约束。这无疑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道德自律性和善恶鉴别力,以弥补法治之不足。同时德治从根本上来说,作为一种思想建设,归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因此,随着“以德治国”方略的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2.
论信访制度与法治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涉 《学海》2007,(5):189-193
信访工作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在历史上和现实社会生活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信访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今天作为公民参政权的具体延伸,具有现实的法律依据.新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现,"信访洪峰"来势汹涌,信访工作成为实现社会稳定不可替代的治理机制.但是,信访是农业社会人治方式的产物,与当今法治社会基本原则存在根本冲突.从长远来看,把信访纳入司法审查的框架内,是实现信访法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3.
来稿须知     
正《科学与无神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无神论学会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面向社会公开发行。本刊秉持"宣传科学精神,开展无神论教育,维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办刊宗旨,热忱欢迎海内外从事科学无神论研究和宣传教育的学者、实际工作者赐稿,特叉寸来稿提出以下要求:第一,来稿应坚持科学无神论的学科方向,观点明确,资料翔实,论证科学,篇幅一般在5000-10000  相似文献   
54.
巴乔 《法音》2008,(5):38-38
西藏日报讯4月23日,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以创建和谐寺庙为抓手,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扎什伦布寺民管会常务副主任萨龙·平拉代表该寺表示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55.
信任、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是社会资本的主要样态,但究竟是人际合作促进了信任、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还是相反,在逻辑上存在着陷入循环论证的怪圈这样一种可能性.为此,在思考社会资本的积累机制问题时,有必要将理论思维的视野拓展到社会结构的秩序化所必须的法治状态这个基本的维度.从这个角度看,专制的公共权力是社会资本积累的腐蚀剂,而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则是社会资本的积累机制.  相似文献   
56.
儒家"仁政""王道"思想中有伦理道德优先、以伦理超越法律治理的含义,这是儒家思想的理想主义层面。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儒家伦理的贯彻实施须以各种制度为凭依,以法律治理手段为保障。董仲舒承认了法律在构建国家制度以及维系社会秩序中的作用,将儒家的价值观熔铸在各种制度与法律体系之中,将政治、制度、法律儒家化、价值化。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实际上也是将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有机结合,这是中国古代德治与法治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57.
《中国宗教》2015,(2):22-23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国家宗教局对宗教工作系统的普法工作历来高度重视。自2012年起,为了切实提高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决定"六五"普法期间(每年6月1日至30日),在全国宗教界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以下简称"学习月"活动)。为了调动宗教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2014年"学习月"活动期间,国家  相似文献   
58.
《学海》2016,(5):5-11
西方国家的民主现代化和治理现代化进程是分阶段进行的,而中国的民主和治理现代化则是叠加进行的。这种"时空错差"就使得中国国家治理在民主化进程的反应陷入限制国家权力和保持国家权威的悖论性之中。面对社会和时代的需求,应该从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现代国家的治理之道,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放在一个"政道"的层面上:应高度注重人民对于国家政治体制合法性的认同;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应建立一个政治文明的国家。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厘清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使两者在国家治理中达到均衡,对保障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改革进程中,建立以法治和宪制为基础的民主治理,是使民主与法治建设逐渐走向实然均衡的关键。一个宪法体制(依宪而治)的法治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民主与法治在这个制度框架内,才能和谐、共容。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治理结构,提升与现代社会相配套的治理体系和能力,必须要建立和完善现行宪法体制,使之成为一个与日常政治相适应的宪法。  相似文献   
59.
傅先伟 《天风》2016,(9):4-5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崭新局面。特别是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制定了总体思路和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60.
《法音》2021,(4):1-1
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要保护广大信教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和教规的关系,提高法治观念"。宗教教职人员是依法取得宗教教职人员资格、可以从事宗教教务活动的人员,在开展宗教教务、联系信教群众等事务中承担着重要的宗教职责和社会责任,因此,宗教教职人员管理的制度建设及规范化是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的题中之义,也是宗教界坚持中国化方向、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