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国保护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武 《管子学刊》2009,(1):114-119
虽然国际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相关的立法,但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特性和各国立法理念的差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国保护一直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以至于出现了跨国侵犯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益的现象。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收集、保护的传统,同样面临着不断被外国组织或团体侵犯非物质文化遗产权益的现状。我国应当借鉴他国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国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242.
鲁迅曾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叔本华指出:"无论是从效果巨大的方面看或者是从写作的困难这方面看,悲剧都要算作文艺的最高峰.[1]朱光潜也说过:"如果美学理论忽略了历来正当地受到尊重的悲剧这种艺术形式,就够不上称为美学.[2]  相似文献   
243.
李凯 《法音》2009,(3):36-39
肇端于西方的现代性之思想狂飙不但给西方近现代社会带来急剧而深刻的变革,更给近代以来的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进程产生着旷日持久的影响。自那以后,现代化宛如一轮精神太阳照耀着人类社会的进程,它的影响强有力地改变着人类生  相似文献   
244.
在我国,立法工作以无神论作为基础,通常国家法的制定和通过根本不考虑宗教法的规定和立场,由此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国家法与“宗教法”(编者注:我国尚无国家制定的《宗教法》,更无宗教界自定的宗教法。此处提到的“宗教法”慨念亦不明确,估且保留,待研讨。)在特定的法律问题上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245.
人格尊严是人的社会性在道德和法律上的承认和体现,是人作为社会成员必不可少的社会权利。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不仅应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我国在该领域仍存有许多缺漏和不足,极大地影响着个体品德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亟待完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246.
赵柯 《世界哲学》2023,(3):57-67
在《世界环游记补篇》中,狄德罗从欧洲社会与塔希提社会的风俗之不同出发,探讨了何谓风俗、何谓好风俗等问题。狄德罗提出,风俗是法律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法律就有什么样的风俗。其次,好风俗有赖于好法律,好法律在于精致地模仿自然法,与自然法保持一致。狄德罗表明,社会必须要有法律,且法律应辩证地迎合天性,与天性保持辩证的统一。在《补篇》中,狄德罗展现出一贯的辩证道德主义立场,是一个辩证道德主义者。通过这部著作可以再次发现,狄德罗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启蒙放荡子。  相似文献   
247.
248.
性的自由和解放是人的自由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性自由权利是人权的一部分.但是性自由的权利不是无条件的、随心所欲的,而是一定社会规则限定下的人们的自觉自主活动.性自由必须在法律的界限内实现,且必须承担由此而带来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249.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体现现代性本质的一个核心问题。“德法次序”概念,可以将日常德治和法治关系的探讨,纳入到具有普遍性的政治哲学框架中来,实现一种现代政治哲学叙事。  相似文献   
25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修订出版教材并开课,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件大事。《基础》看似简单,实则凝聚了上自中央有关负责人下到教材编写组成员等无数人近两年的心血,意蕴深厚。如何把握其真谛,挖掘其底蕴,并把它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