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汉代,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均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一变革奠定了“中华法系”的基础,儒家道德思想从此成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流。汉代的法律变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道德的法律化,二是法律的自然化。前者是针对法家“不道仁义”即排斥儒家道德的立法思想和汉代的“非礼之法”──《汉律》而进行的一场变革,通过“引经决狱”和据经义编撰判例法典(如《春秋决事比》)以及通过“据经解律”而编撰法律解释著作(如郑玄章句)等方式把儒家道德精神引入司法和立法领域,从而改变了汉代法律文化的风貌。后者是针对法家否定法律生活的自然根据的思想和制度而进行的一场变革,汉儒借鉴了“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模式,为汉代的法律生活赋予了神秘的自然根据,并由此开启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自然化的传统。  相似文献   
42.
法律运行道德追问的两重向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法律运行的道德追问规定为两重向度 ,既有其学理的依据 ,又是历史给予的启示和破解现实难题的需要。对立法的道德追问不仅要考察法之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 ,而且要审视法与社会主导道德以及与广大民众心理和情感相契合的状况。对司法的道德追问则不仅要关注司法是否公正以及司法工作者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而且应特别关注当下我国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司法之“应然”。  相似文献   
43.
色拉叙马霍斯被普遍认为是柏拉图笔下乃至整个西方哲学传统中第一位公开支持不义行为、蔑视传统道德的典型人物。然而,他在《理想国》中正义问题上的真实立场是什么以及他的诸多说辞是否自相矛盾,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通过对色拉叙马霍斯的言论、思维逻辑和国内外众家之言的考察可以发现:"正义是对法律的服从"不是色拉叙马霍斯的真实立场,因而他不是一位严格意义上的守法主义者或习俗主义者,更不是法律实证主义者;并非"正义是他人的好",而是"正义无非是强者的利益"才是他的真实立场,且后者与他关于正义的另外几个重要断言并不冲突,而是内在一致的;他的正义观也并非仅仅局限于政治这一单一维度,而是具有伦理、道德等多个面向。  相似文献   
44.
针对2004年<医学与哲学>第7期孙福川教授<对"人造美人"医学的十大人文拷问>一文,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人造美人"是临床医疗行为,其出现并没有偏离医学的目的,"人造美人"的法律主体地位应是患者,因人造美人而出现的纠纷可以适用于处理医疗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造美广告也是医疗广告.  相似文献   
45.
虚假医药广告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夸大其词、耸人听闻的虚假广告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身心伤害,对社会的侵害与污染极为严重。这些非法广告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不完善和执行不严格,一方面是医药卫生领域和广告传媒领域职业道德的缺失。医药信息关系群众的生命安全,所以清除带有虚假成分的医药广告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6.
讨论了在眼部视听教材制作过程中相关的法律问题,正确运用法律、法规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患者就医时具有肖像权.应用法学理论,结合实践,同意签字后制作眼部视听教材,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7.
尊重和自主是知情同意的伦理底线,行善是知情同意的伦理基础.知情同意并不是评判医疗行为是否符合伦理的金标准.伦理上的知情同意与法律上的知情同意,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德法并济是有效履行知情同意的前提.  相似文献   
48.
曹刚 《学海》2004,(3):172-176
诚实信用原则从一个道德原则成为一个法律原则的过程 ,是一个道德法律化的过程。一方面 ,诚实信用在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和社会利益之间确立了一个“度” ,使得民法的正当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得到不断的确证 ,从而成为民法中的“帝王条款”。另一方面 ,诚实信用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 ,是以具体的法律制度为载体的 ,在道德特性转淡的同时 ,有着显著的法律特性 ,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从德性诚信向契约诚信、从主观诚信向客观诚信、从人格诚信向制度诚信的三个转化。通过上述考察 ,为我们思考道德的运行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9.
关于完善危机管理法律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旭斌 《学海》2004,(4):183-186
危机管理应以法治之 ,而建立健全危机管理法律制度是依法管理危机的前提。本文在分析我国危机管理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从制定统一的紧急状态法、健全危机管理专门法律法规、强化危机管理执法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危机管理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0.
《天风》2004,(1):54-55
各地会议消息——东北地区四市一院(即大连市、沈阳市、长春市、哈尔滨市、东北神学院)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于2003年11月4-6日召开,74名各地教会的教牧同工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论文涉及圣经观、历史观、婚姻观等丰富内容,与会同工表示,要为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神学思想体系而努力。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长老、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执行副秘书长、《天风》杂志主编梅康钧牧师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