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是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一对特殊概念,后来应用到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考察其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我们认为它们并非玄之又玄的东西,而是历代先民对自然现象中的规律的抽象与总结,闪烁着中华民族理性与智慧的光辉,指引着后人认识自然的道路。  相似文献   
32.
于慎行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史学家,其佛、道思想生动而集中地反映了晚明时代的思想风貌.于慎行参禅学佛,但对佛教现状多有批评.他探讨了佛经的翻译问题,援引佛经义理来诠释儒家经典.于慎行严格区分作为宗教组织的道教和作为学派的道家,除开晚年,他对道教基本上抱持相对疏离的态度.他服膺黄老之学,以无为政治为其施政理念,同时也深受老庄学说的影响.于慎行主张以儒家为主导,统摄佛、道,实现三教融合.  相似文献   
33.
黄老学与道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说明当时人们的学统及先秦的学术倾向时所使用的黄老这一用语并非指具有法家或杂家色彩的思想体系 ,而是指以老庄等初期道家为中心吸收了一部分神仙术的以老庄为主的思想和实践性指南。汉初黄老学里所重视的清静和无为也非君主对臣下的统治术 ,而是以作为被统治者的人民实施的不干涉主义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34.
尝试提出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与唯物史观的张力这个课题是本文的主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即他关于社会历史的一般观点有比较确定的内容,对此不会有多少争议。不过,本文有意用这个名称去专指马克思探讨社会历史的客观必然性的那些观点。剩余价值学说试图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客观规律,在此  相似文献   
35.
因为我不美     
陶圣光 《天风》1997,(6):24-25
“愿主耶稣的荣美藉我彰显,所有主的奇妙爱心与圣洁,使我充满圣灵,赐我善美性情,直到耶稣的荣美藉我彰显。”这首《赞美诗(新编)》短歌29首《彰显主荣美》,唱出了我的心声。它鞭策我对自己的审美观进行了一番返思。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基督徒,要为主作出美好的见证,首先必须具有善美的性情。  相似文献   
36.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架构表现审视,是以儒、道、墨、法为基架兼容他家的复合文化系统。就其作用表现考察,儒家无疑起着前引的作用、墨家和法家具有附翼的功能,而道家则起着制衡的作用。这种互动互补、错综消长的建构特征。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自身既有冲撞和协调,又有交胜和交用的相当稳定和牢固的特殊格局。价值学说正是贯串此格局的一根梁柱。基于这样的前提认识,本文拟就道家学派之鼻祖老子的价值观,作一粗疏的评说。  相似文献   
37.
郭齐 《中国道教》2000,(1):28-30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远绍孔、孟以来传统儒家思想,继承和改造了“北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以及张载、邵雍的学说,建立起了庞大的理学思想体系。这一体系博大精深,在中国思想史上罕有其他。它规模庞大,论证细密,条理清晰,代表了当时民族思维的最高水平。从宋末开始,朱熹思想影响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后期长达数百年之久,直至辛亥革命。十三世纪,朱熹学说先后传入朝鲜和日本,一度成为两国的统治思想。稍后,朱熹思想在东南亚地区也产生了深刻影响。近代,朱熹学说传入欧美。这样,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内容,朱熹的学说…  相似文献   
38.
郑开 《中国哲学史》2020,(1):128-128
本书拣选了早期中国哲学文本中公认晦涩的术语和争议较大的表达,如道家学说中的"无""无为""因是",儒家学说中的"仁""心""性",名辩思潮中的"名实""指物",以及作为公共话题的"类""名分""感应"等,力图通过语义分析给出不同于以往的新刻画,宗旨则是揭示中国古人如何在道物、德性、伦常与名理的论域中讲道理。  相似文献   
39.
任继愈 《中国宗教》2018,(11):62-62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传统宗教,是把古代的神仙思想、道家学说、鬼神祭祀以及占卜、谶纬、符篆、禁咒等综合起来的产物。道教形成于东汉。最初是一些民间教团。主要有:(1)五斗米道。汉顺帝(126-144在位)时张陵在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修道,以符水及中草药为人治病,奉老子为教主,尊为“太上老君”,教人读《老子》,凡入道者交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张陵就是后世说的张天师。其后子孙世代相传,是为“天师道”。(2)太平道。汉灵帝(168-188在位)时张角奉《太平经》为经典,用符水治病,信徒数十万。  相似文献   
40.
人们对以往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正确的、模糊的认识的批判,是引起重新反思马克思理论学说的整体性的直接导因,而决定这一导因出现的,恰恰是人们满足其现实的社会生活需要及其知识结构发展需要的程度和方式的变化。进而言之,当代全球化发展所越来越凸显的解决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