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人"为何创制和发展民法?人的道德精神和伦理价值观又如何在民法中实现?这些都将我们引向了对"民法的伦理基础"的思考,如对人、权利、义务和人格权等的分析,以及以哲学、伦理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民法的伦理基础与道德支持的普遍性规律,如对民法自治、信赖保护和公平均衡等原则的伦理基础的思考.  相似文献   
992.
论道德宽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宽容的要义在于包容道德生活中的他者,即包容持有不同道德思想、道德观念、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态度、道德判断或具有不同道德行为表现的个人或群体。道德宽容的客观前提是人类道德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道德分歧。道德宽容之所以值得提倡,是因为它既不是道德武断,也不是道德纵容。道德宽容的限度是勿纵恶或勿跨越善的边界。伦理相对主义是道德宽容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3.
关于两种Angoff法比较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实验法比较研究了两种Angoff法——概率法和对错法——设定分数线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1)当真能力低于测验的平均难度时,概率法高估分数线,而对错法低估分数线;反之,当真能力高于测验平均难度时,概率法低估,而对错法高估;(2)当真能力接近测验平均难度时,概率法比对错法更准确;反之,当真能力远高于或低于测验平均难度时,对错法更准确;(3)无论在何种实验条件下,概率法均比对错法更稳定。  相似文献   
994.
这是本组讲座的第一讲,涉及三个问题:第一,静修主义概念的界定。静修主义是在东方基督教传统内由修士们创立的一种修行实践(灵修),其最终目的是与神结合(神化)。直到20世纪中叶,静修主义才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但主要是其神学问题。本讲座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重建静修主义的人学。第二,静修主义传统在东方基督教传统内部的产生和发展。其产生过程与建立修行工具的过程之间有一种独特的一致性。第三,静修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与发展(10—21世纪)经历了几个不同时期,各有特点,并出现一个完全新的现象,即长老制。  相似文献   
995.
静修主义人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本组讲座的第二讲,主要是对东方基督教的核心内容——静修主义进行人学的重建。从组成部分上说,作为一种精神实践活动的静修主义人学包含三个方面,即修行活动的组织,对修行所获得经验的解释及检验。静修主义人学实践过程呈阶梯式,其开端的关键问题是"皈依",之后进入中间阶段,主要任务是制造修行动力,即祷告和注意力的结合,最后是修行的终点,修行者达到自己的目的,与神结合,即神化。  相似文献   
996.
梁启超的“新民”伦理与普世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伦理是一种资产阶级伦理。梁启超吸取西方资产阶级伦理的个人主义伦理观与中国传统伦理的整体主义伦理观,创建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新民"伦理。梁启超的"新民"伦理虽然吸取了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伦理观,但与立足于个人主义道德原则基础上的西方资产阶级伦理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它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整体主义伦理基础之上、注重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和谐的中国式的新资产阶级新伦理,具有普世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997.
自从哥德尔和科恩证明了康托连续统假设相对于集合论公理系统ZFC的独立性之后,围绕着连续统问题,形式主义者和柏拉图主义者展开了持久争论。我们在本文中试图论证,武丁有关连续统假设所取得的最新进展有力地支持了柏拉图主义的立场。另一方面,我们把这些新进展看作是在哥德尔纲领下进行的工作,因此,作为一种哲学立场,柏拉图主义也推动着对集合宇宙的日益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8.
利用维吾尔语的一些特点,采用视觉-视觉启动、听觉-视觉跨通道启动、和延迟重复启动等三种启动技术,改变目标词和启动词之间在词素、词形以及语义上的多种关系,通过比较启动效应的异同,来考察词素效应是否可以还原为词形启动效应、语义效应,是否可以看成是词形和语义在实时加工中相互作用的后果,从而探讨词汇加工中词素效应的实质。实验一发现,在明确配对的视觉-视觉和跨通道启动中,启动词和目标词之间只有在具有词素加语义关系(+m+o+s / D,+m+o+s / R;其中,m 代表词素,o 代表词形,s 代表语义,D 代表目标词为派生词,R代表目标词为自由词根;+ 表示启动词和目标词之间在某个维度上相关,-表示启动词和目标词之间在某个维度上无关)时或者仅仅具有语义关系(-m-o+s / D)时,才有显著的启动效应。如果启动词与目标词之间仅仅具有词素(词形)关系,而没有语义关系(+m+o-s / D),或者仅仅具有词形关系(-m+o-s / R),它们之间的启动效应微乎其微。实验二通过使用维吾尔语中的借词和延迟启动技术,比较了词素加语义加词形(+m+o+s / D)的启动和语义加词形启动(-m+o+s / D)以及语义启动(-m+o+s / D),发现词素启动效应并没有不同于其他启动条件下的效应。两个实验都表明,语义关系是产生启动效应的关键,没有语义相关,就不可能产生词素启动,词素效应依赖于语义效应。有了语义关系,词素关系和词形关系产生的作用很小。因此,词汇加工的词素效应是词形和语义统计学规律的反应,是词形和语义加工相互作用的后果,心理词典中并不需要明确地表征词汇结构。  相似文献   
999.
基督教普世主义及其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教会论而非救赎论的层面来讨论基督教普世主义,目的是探讨普世主义教会观产生的源头、发展线索以及在实践中的矛盾表现。本文认为从教会教义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圣经教训内容本身两方面来看,普世主义教会观直接秉承罗马普世主义思想文化资源;论述了古代和中世纪教会普世主义的矛盾发展及其引发教会分裂的历史过程,认为难以解决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制定教会教义与确立教会权威这两个问题上;探讨了普世主义在20世纪取得突飞猛进的原因,并简略讨论了普世主义在中国新教教会中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00.
张新樟 《现代哲学》2004,6(1):111-115
哈纳克是德国教会史家和神学家,自由主义新教神学的主要代表;而马克安是使徒之后奥古斯丁之前最重要的教会史人物。哈纳克学术研究的一个重心所在就是马克安,他穷一生心力研究马克安的结晶就是《论马克安》。本文从哈纳克的学术地位、马克安在灵知思想和基督教会历史中占据的独特的位置,以及《论马克安》的所阐述的义理等三个方面为中译本的《论马克安》作引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