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199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仲夏潇湘大地,万木葱茏,一派生机和祥和景象. 6月25日下午,湖南省第二届道文化节暨海内外道教界公祭炎帝大典开幕式在株洲市茶陵县云阳山古南岳宫隆重举行.湖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微微宣布活动开幕,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赖保荣、国家宗教局一司道教处处长赵燕华、香港道教联合会副主席黄汉翰、株洲市有关领导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922.
李尚信 《周易研究》2024,(1):108-109
<正>尊敬的林安梧教授、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在百忙中来到山东大学参加当代儒学发展的省察与反思学术研讨会!衷心感谢大家对我们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谢大家对中国周易学会与《周易研究》编辑部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923.

特殊抚养费系错误出生之诉中父母寻求救济的主要项目之一,司法实践中对特殊抚养费是否应赔以及赔偿标准、原因力大小、赔偿类目、赔偿期限如何确定的问题莫衷一是。结合侵权法理论以及公共价值导向来看,支持特殊抚养费赔偿在法理和伦理上均具有合理性。在实证基础上对实践和理论经验进行总结,提出特殊抚养费的计算应以现行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为主要参考,可通过医疗过失的严重程度对原因力进行分级量化,未来费用的赔偿在经过充分理由后可获得支持,计算期限以孩子年满18周岁为止。

  相似文献   
924.
"因道全法"是韩非法治思想的核心,依据客观法则全面以法治国是"因道全法"的现代话语解释。韩非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出发创建"道""理"法哲学,"道"产生"理","理"符合"道","道理"共同构成客观法则,法产自并遵从"道理"。"因道全法"即全面以法治国,包括法外无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法弃仁",万事皆从法;"言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世异则事异"和"不重变法"相结合。"因道全法"的目的是张扬君权,君主要遵守"国道"、"常道"和"治道"。"以法为本"、法术势结合是"因道全法"思想的操作系统。"因道全法"思想集中表现了韩非"君主论"对中国传统法治理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25.
孟子的治理思想,主张以各类小共同体作为政治、社会整合的凝结核。孟子所推崇的三代的井田,并非所谓"土地国有",而是一种村社共同体。换言之,井田制下的土地既非"国有",也非"私有",而是村社共耕。村社成员之间,形成紧密的互助共同体关系。在诸侯国、各类领主层面,孟子推崇贵戚之卿的权威。他所赞赏的世卿、巨室与君主之间的关系带有浓厚殷周时代血缘、世臣的色彩,实有以贵戚之卿限制君权之意,以实现混合治理,达到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26.
谭明冉  冯斌 《周易研究》2020,(3):106-112
"可欲之谓善"一段简要概括了孟子的心性修养和境界。但是,有关"可欲"的对象,历来注解纷纭。赵岐解释为忠恕;朱熹解释为理之善者;皆不够妥当。今人李景林认为"可欲"的对象是仁,比较合理,但是他把"可欲"解释为"可直接为我欲求、主宰",则不太合于《孟子》文义。基于对"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一段的解读,"可欲"的对象应该是"仁义礼智圣"。"仁义礼智圣之可欲"有别于"外物之可欲"的地方就在于,仁义礼智圣有其内在的人性基础和存在方式,其出发点或根据就是恻隐之心。进一步说,"可欲"的对象就是仁,孟子围绕恻隐之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求仁、成仁成圣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27.
<正>两宋是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涌现了诸如王安石、曾巩、程颐、程颢等一大批思想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宋学"。不过也应该看到以理学为主体的宋学是在援引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其时佛教势力和隋唐时期相比虽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佛教思想尤其是禅宗思想依然盛行,并且在各个方面影响着儒家文化。随着北宋科举制度的完善、官僚士大夫阶层的扩大及佛教的不断世俗化,士大夫与僧人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宋代儒学与佛禅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有鉴于此,对司马光的研究便离不开其与佛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8.
刘娟 《现代哲学》2017,(2):135-140
汉末的《老子变化经》是体现老子的神学形象与仙教长生救赎的重要文献。本文试图通过解读这篇经文,分析以下两个关键问题:信道者如何建构老子的神学形象,老子集至上神与长生神仙于一体的宗教主神形象,已经初步显现出道教的本初面貌;在人世治乱的历代革变中,老子如何在乱世之中通过长生信仰救赎与劝勉教众。  相似文献   
929.
王颂 《中国宗教》2018,(8):84-85
李天纲教授《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一书,田野勘察与文献征引相得益彰,由点及面,以江南桥乡小镇为舞台,展示了中国宗教的历史与现在,妙趣横生而又时时发人深省,不禁令人难以释卷。  相似文献   
930.
"道治"理论的政治正当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道"体虚无、"道"性"无为"所昭示的"虚己无为"、"以不治为至治"的治理理念;二是针对世俗"有为"政治所彰显出来的"柔弱"之治、"无知"之治、"少私寡欲"之治、素朴纯真之治和好静无事之治;三是治理目标上的"无不为"境界,核心是百姓"自为"。但"道治"也隐涵着三个基本的悖论:"蔽于天而不知人"、"蔽于道而无以论术"、"蔽于君(无为)而少论民(自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