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7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旧旧的时光     
喜欢看那些泛着淡黄色的图片,眼神掠过的地方,心生的,是旧旧的回忆;涌起的,却带着一丝丝惆怅的甜蜜。想起了小时候镇上的那条街。拐角处,那张艳丽的墙画,所有的欢喜都阻止不住地要冒出来。那幅装裱简单的油画,幽幽的画面就似盛满了少年花开的心事,还有一张张连环画似的海报,接连的故事,吸引着一个个注视的身影,寥寥数笔的漫画,夸张的表情,让小小的我也会捂着小嘴偷乐。  相似文献   
42.
基于社会发展新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油画艺术作品的创作已经很难满足他们的审美体验需求。因此,现代油画艺术创作者要及时革新自身的创作理念,注重赋予油画作品更多新鲜元素与活力,有效提升油画作品的思想深度。创作者通过将现代摄影图像与油画创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创新运用摄影图像展开独特新颖的油画作品创作,不仅可以帮助自己从中汲取更多艺术创作灵感,还可以有效拓展受众用户的观看范围与方式。  相似文献   
4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精神层面上也有了新的需求。油画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它在我国绘画艺术上的地位,已经逐渐趋向于中国画,是我国现代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艺术形式,对于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油画的复苏,主要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油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当代中国油画的多元化发展,主要体现在新表现、新具象、新古典以及抽象等方面,当代中国油画多元化的发展,代表着中国油画艺术逐渐走向成熟。针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审美价值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现状以及审美方面具有的价值,有利于促进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4.
《画里阴晴》犹如一篇倒叙的文章,大半篇幅都是作者吴冠中在介绍自己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上探索的一些心得和经验的分享。又有中西两方一些任吴冠中学画时对他影响甚深的名师和画家。原来,吴冠中1936年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从李超士、常书鸿及潘天寿等学习中、西绘画。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同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进修油画。受到梵高、尤脱利罗、德加等西方大师的启发和影响。先后在中西两家的学习经历影响和造就了作者日后油画创新的方向和风格。  相似文献   
45.
当代中国油画的发展在形式上已逐渐摆脱西方写实传统的束缚,开始借鉴和融入中国画的以形写神、传神默照、自由潇洒的写意手法,中国油画的发展愈来愈显示出民族特色和风格。我们提倡意象表现美学精神,实际上就是要在借鉴西方写实油画的基础上,大力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绘画美学传统,以促进中国当代油画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46.
由于长期的男权意识对女性所施加的影响,以及男女在心理和生理层面存在的差异,中国女性油画艺术在语言表述方式上呈现出一种不同于男性的特点——女性艺术家大多选择了象征与隐喻的绘画语言表述方式,语言形式显得较为隐晦,其作品呈现出比较含蓄并略显压抑的特点。  相似文献   
47.
<正>著名画家方照华先生曾说,自己从不刻意去追逐或自我划定为某一"主义"、"流派",只是想把自己对大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感受,用绘画的手段真诚地、真实地将其表现出来。然而,这分明就是现实主义的宣言。尤其当读完他新近出版的画集及其举办的个展,并探寻其艺术轨迹,就不难发现,画家正是自觉不自觉地沿着现实主义这条道走过来的,虽非一帆风顺,却是收获多多。20世纪初期,求学欧洲和日本的一批中国油画先驱,  相似文献   
48.
画家简介:李文良,女,1987年生,2009年毕业于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油画艺术研究方向)研究生。  相似文献   
49.
画家简介:齐军玲,女,山东潍坊人,现为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读研究生。油画作品参加中国蓉城国际美术作品双年展并获提名奖,入选全国青年素描和色彩静物风景写生作品大赛。作品和文章曾在《美术大观》、《美术报》、《艺术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  相似文献   
50.
刘珍 《思维与智慧》2010,(12):44-45
怀揣一份梦想,从家乡古城西安步入美丽的厦门大学。巍巍城墙,送我离去;风凰花开,迎接我的到来。自此,便像是无根的草,游走于西安与厦门这两座风格截然不同的城市,背负着沉甸甸的乡愁,履行着自己曾许下的诺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