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0篇
  23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桑吉 《法音》2004,(1):37-37
本刊讯2003年12月9日和20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佛学院院长学诚法师应邀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学僧讲课,这是自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建院以来首次举行的汉藏佛学院之间的佛学交流。学诚法师向来自甘肃、青海两省的38名寺院管理委员会主任分别做了“以寺养寺与公益事业”和“弘法利生”两场报告。第一讲系统地分析了汉传佛教寺院经济的起源、发展与演变过程,探讨了古代汉传佛教公益事业的特征,以及佛教教育、文化、福利与慈善事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就建国后,中国佛教慈善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做了多方面的回顾、概括和总结。第二…  相似文献   
202.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女性伦理观既有一致性又有不同处。作为印度大乘佛教在中国的主要发扬传系,这两者都秉承了大乘佛教的男女终极平等思想,提出女性成佛论;同时,为了迎合世俗社会,它们都持女性卑污论。然而,由于对女性的歧视程度不一,在女性成佛途径上,汉传佛教要求女性转身成佛,藏传佛教允许女性即身成佛;在两性关系上,汉传佛教主张阳尊阴卑,藏传佛教倡导阴阳双合。  相似文献   
203.
杨秋悦 《法音》2010,(3):46-50
<正>瑜伽焰口是中国汉传佛教一项重要的法事活动,在中国汉族地区以及汉人聚集区域广泛流行。相关史料表明,唐代,瑜伽焰口传入中国汉地。经过长期发展、演变,瑜伽焰口逐渐与中国社会、传统人文文化水乳交融,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荐亡祭祖仪式之一。目前,  相似文献   
204.
尚止 《法音》2010,(5):52-52
<正>本刊讯4月24至25日,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主办、洛阳师范学院和河南省宜阳县人民政府承办、杭州佛学院协办的"中国第六届因  相似文献   
205.
王启龙 《法音》2003,(8):14-23
新中国成立,可谓改天换地,这为中国学术界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不少从旧社会步入新社会的专家学者、高僧大德继续在藏传佛教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为推进新时期的学术研究向前发展做出了贡献。可惜,后来运动不断,尤其是“文革”期间,学术几乎陷于停顿。因此,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以前,与藏传佛教研究相关的文章着实不多。据统计,从1950-1979年,只有100余篇文章发表。其中大多发表在《现代佛学》等杂志上,主要篇目有如:通论类有牛山、慧吉祥、司马平的文章,是藏传佛教方面概述性的文字[1]。这方面法尊法师的《西藏前弘期佛教》和《西藏后弘期佛教》…  相似文献   
206.
传印 《法音》2014,(4):7-8
正(2014年3月31日)国家宗教事务局蒋坚永副局长,北京市民委宗教局池维生局长,各位法师、各位居士:今天,我们以欢喜的心情,迎来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获奖的优秀青年法师,来到北京,登座演法,我谨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北京市佛教协会,向巡讲团全体成员表示热烈欢迎,向给予此次活动关心支持的国家宗教事务局、北京市民委·宗教局和相关省市党政主管部门,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207.
正引言佛教在印度已经消亡近千年,曾经的佛教徒也多已改信其它宗教。近百年来,尽管世界各地的许多有识之士历经艰辛,努力想把佛教返传回它的故国[1]。由于障碍众多,举步维艰,收效甚微[2]。然而,笔者在印度留学、生活的过程中,发现中国  相似文献   
208.
《法音》2015,(6):4-5
今天是汉传佛教的佛诞节,又正值藏传佛教的萨嘎达瓦节期间,5月3日是南传佛教的卫塞节。在这善妙吉祥的日子,中国佛教协会谨向全国佛教四众弟子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两千五百多年前,悉达多太子诞生在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青年时期,悉达多太子深受生老病死之苦的触动,毅然放弃了王宫荣华富贵的生活,剃发出家成为一名追求解脱的修行者。  相似文献   
209.
种菜小记     
闲云 《法音》2000,(8):41-41
随着中国僧团入住蓝毗尼中华寺,汉传大乘佛教的种子又重新播撒在佛陀的故乡。古德有言:法轮未转食轮先,修行进道、弘扬佛法,也要靠适当的营养来资养命根。 在佛陀时代,沙门释子依照佛制是托钵乞食或接受施供,今天的上座部佛教僧人仍保持着这样的传统。因地域关系,中国汉传佛教却有着不同的习惯。 汉传佛教的特点之一就是素食。不过须根据人体需要,用丰富的菜蔬来补充营养的缺乏。如是吃菜又成了第一大问题。而尼泊尔人的饮食习惯,是以一种叫“摩色拉”的粉末调味,以土豆为主料炒制的混合菜,味浓而辛辣,再配上黄灿灿的尼巴利小豆…  相似文献   
210.
梵呗清歌     
《佛教文化》1994,(3):48-48
主持寄语 家振 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音乐研究所共同组织的《汉传佛教常用唱诵规范课本》编辑小组,经过近两年的收集研究,已将佛教朝暮课颂的谱子整理完毕,并在天宁寺、普陀山、龙华寺、九华山、南普陀等寺庙录了音,年内规范课本以及相应的录音带将可推出。为此,我们原拟在《佛教文化》上刊登的唱赞,暂停发表。 这次梵呗清歌发表的《拜香曲》是读者的来稿,曲调简单,很易上口,容易学唱,现将浙江嘉善徐承浚先生的这封来函摘登于下:“《拜香曲》流行于浙北、苏南一带民间,孩提时,故乡浙江长兴县每当迎神赞会,农村往往以村社为单位组织“拜香队”(队员以少年为主)身穿黄衣白裤、背朝山敬香佛袋,一步一拜,在丝竹和钟磬木鱼声中,循节奏歌唱前进,真是至敬至诚。这祥和厚朴的歌声,至今还历历在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