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10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它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设计."(尹定邦语)这就意味着人可以自由地在科学和技术允许的范围内利用材料制作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而设计则创造这个工具或器具的样式与结构.  相似文献   
52.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自创立完善后,其中的治世功能并未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汉武帝时期复杂的政治局势迫使他废除汉初“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董仲舒适应统治阶层的需要,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形成一套神学化了的新儒学体系。在其建议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开始了汉代法律儒家化的历史进程,使汉代的法律在司法、立法、民事、刑法原则等领域逐渐儒家化。  相似文献   
53.
乾升坤降说是汉末易学家荀爽在其易学中所创发的重要象数学说。此一学说立足干乾坤之相互对待,主张阳宜升,阴宜降,各以中正为其位与境之极致。内蕴着荀爽天地万物宜在大宇宙背景下各有其适切定位,密相应和,从而达成井然有序,良性互动,和谐有致而通泰之理想宇宙格局与境地的总体宇宙关怀;内蕴着荀爽人人,尤其是君、臣,宜在社会人生大系统下各正定其位,同心相应,从而达成井然有序,良性互动,和谐有致而通泰之理想社会人生格局与境地的终极人文关切。  相似文献   
54.
王亚军 《管子学刊》2012,(3):106-109
汉代经常是社会动荡,战争不断,道教和佛教迎合了民众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尤其是对死后灵魂世界侵入极大的关注,显示出民俗巨大的渗透力和张力。镇墓习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文化事项,在古代文献有大量记载。文章以出土的汉代镇墓实物为主要依据,结合历史文献互相印证和探究古代民众对死后灵魂世界的构建,展现当时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观念,以期为研究古代的宗教信仰和丧葬习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汉代墓葬中的升仙图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暗示或表现墓主升仙的动态场景和表现仙境的图像系统;从风格上来说,其自身经历了由昆仑山向西王母图像系统的风格转变.升仙图深切暗示着汉代人对于死亡最古老的态度,即死亡并不是无,但汉代人似乎并不希冀复活和再生,而是在灵兽的护卫下飞升,进入无上的境界.由此,承认死亡又企图超越死亡成为汉代墓葬艺术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56.
有一种关于中西方法传统的区别的成说,认为中国之法传统可以名之为“法自然”,而西方之法传统则应名之为“自然法”。中国“法自然”的法传统的形成与汉代以董子之学为代表的具象思维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这里,“法自然”之“自然”应理解为人格化的自然,而不是纯客观的自然,也不是“至上神”的自然;“法自然”的方法是“法象天地”,也就是以“天”为至大无外之“象”,通过“循象观意”、“因象明理”的具象思维,从人格化的自然中获得对于社会人生的体悟;“法自然”的法学思维对于汉代的法律制度有显著影响,它是论证制度合理性的依据。汉代的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比如宫制的设置、阴阳刑德及顺天行刑的思想和制度等等,都以“法象天地”也即“法自然”为论据。  相似文献   
57.
许昌是华夏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尤其在汉末曾为"许都",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许昌出土的汉砖画像反映了当时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理想和审美追求.在艺术上,古朴稚拙,多为优美的阳刻、浅浮雕和线雕,是汉画像发展中的一个飞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8.
云纹是中国传统图案中重要的一支。先秦至汉代云纹的发展变化,大致经历了勾云纹、云雷纹、卷云纹和云气纹先后占主导地位的四个时期。云纹的造型变化,与各时代的社会背景、意识形态、工艺水平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59.
鉴赏是审美的享受,是知识的凝集;收藏是艺术品的保护,是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双重积累。本栏目将走进中西艺术宝库,"悦读"大自然的精美造物,欣赏人类古今的经典艺术。  相似文献   
60.
从授学方式上来看,汉代的儒学教育概可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官方教育系统包括京师太学和各地设立的州郡学校。整体上看,朝廷对太学教育较为重视,开明官吏对地方学校的建设亦多有可观,官学所在之处也成为传授经学知识和社会礼仪的重要场所。私学是对官方教育的有益补充,汉代的经师名儒甚至位高权重的大官吏,都可能成为私授经学的主体,其生徒则是公府察举和辟除的对象。官学和私学的共同发展,促使汉代儒生的队伍愈发庞大,他们彼此之间以及与士大夫官吏间交结频繁,从而成为社会上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