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10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孝"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有一个演变过程.两汉时期,"孝"在社会思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对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其实,"以孝治天下"才是封建统治者倡导孝悌教育、以孝悌举儿童官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2.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这是黑格尔的一句名言,人们经常爱引用,这是为什么?因为理论一旦脱离生活,就会变得枯涩、坚硬,她似乎孤高冷傲地站在那里,冷冰冰地俯视着生活,而对人们没有任何益处.然而,当理论一旦回归生活、拥抱生活时,她就会立即变得温暖而亲切,其力量和作用也迅速彰显出来.这是我在读<中国伦理道德变迁史>一书时的强烈感受.现在以该书的第二章,即秦汉部分为例,谈一点个人的体会.我们知道,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基本确立、成型的时期,在中国伦理发展史上其地位极为重要.作者在论述"三纲五常"这个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时,立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唯物史观的核心命题,以丰富的史料分析了它的形成、内容、性质、影响等问题.就说孝吧,汉代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3.
论公孙弘     
在西汉,公孙弘是以儒生荣登相位的第一个,但由于在儒学理论上甚少创新,在政务上又被摈于决策圈之外,因而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均乏重大建树,不过,由于他首建为博士置弟子员和择儒生为吏之策,在改变汉代官吏成份和人才选育制度上起了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孙弘事君之圆滑与阿谀不过是专制度对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4.
作为汉代的一种选官方式,以赀为郎常被认为是因家资丰厚而得官或因向朝廷缴纳一定的资财而得官,这其实都是误解。通过对赀字及相关文献用字记录职能的考察,以及对《六研斋笔记》和《万历野获编》相关论述及其论者的考证,可知以赀为郎是汉代士人通过訾算技能入仕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汉代的艺术作品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与当下的艺术作品最明显、最内在的不同之处就是它表现了汉代人的宇宙观。这里所说的宇宙观,并不是哲学意义上人对物质与精神相互关系的认识,而是原始信仰中对宇宙层次的基本划分及对宇宙不同层次的相互关系的认识。一场以昆仑山为背景,以西王母和东王公为主角的造仙运动在西汉末期拉开序幕。如果艺术作品是人类精神意识的视觉化产物,那么这场造仙的集体意识也导致了新的汉代艺术图式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学海》2017,(4):182-187
汉代的言论制度一方面承袭并发展了秦代言论罪的基本类型;另一方面,统治者对言论的管控始终在偏松与偏紧之间摇摆,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究其社会历史原因,乃是因为汉代言论制度是在总结秦代"二世而亡"教训的基础上,并在适应高度集权的专制体制需要的过程中形成的;而究其思想原因,则与汉代王霸兼用、儒法并举的政治思想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诚信作为传统道德观念的基本范畴.在汉人的思想上不仅受到广泛的重视.而且在实践中已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这种观念和风尚在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最为明显。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今天借鉴。但我们必须要对古代诚信思想和言行进行客观理性地分析.使之用以有效地指导和促进今天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正>本书为200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研究成果,分上下两篇。上篇论及两汉"论语学"概要,包括两汉"论语学"的三种类型、两汉《论语》注的诠释种类、汉代经学《论语》注特色总括、汉魏之际儒家《论语》思想的演变、魏晋之际玄学《论语》的兴起、两晋之际玄学《论语》新意等。下篇论及东晋《论语》注综述,包括东晋《论语》注考释、东晋《论语》注的多元化特色;东晋玄、儒《论语》注研究、南朝  相似文献   
19.
群己之辩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所关注的是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结构及其制度安排,因此,群己之辩与中国传统的伦理学和政治哲学都有深刻的关系。群己之辩发端于孔子,孔子强调重建礼乐来优化群己关系。但是,汉以来的群己关系由于侧重于强调族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包倩雯 《美与时代》2023,(4):123-125
选取公元5世纪至公元6世纪这个时间段,以中国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砖和西方的镶嵌画为例,运用图像学理论分析画像砖和镶嵌画的绘画表现,运用比较学的方法研究古埃及、古希腊艺术对于镶嵌画的影响,魏晋时期的文人风骨对于画像砖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各具特色的艺术样式。中国的画像砖始于战国晚期,发展至南北朝达到巅峰;西方镶嵌画最早出现在几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苏美尔人被认为是镶嵌画艺术的始祖,到了拜占庭时期镶嵌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两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发展特点,凝结了艺术家的理想追求与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