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24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11年7月15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形成的历史。而人类之所以能够形成文明,除了人类所具有的生存与繁衍的基本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日本著名佛教思想家池田大作在论及文明形成的要素时说到,生产力的剩余、社会组  相似文献   
82.
如何获得无神论的“话语权”,是目前我们无神论宣传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我认为这里有三个层面可以切入,它们分布于自然科学、人生观价值观领域及理想境界等领域之中。为此,我们要汲取人类所积累的知识(包括宗教学说中的知识),结合中国现实社会发生的新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思路与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83.
读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赵东军先生的花鸟画,有两点印象至为深刻。一是其无法而法的表现力。无法而法的基本精神即无法与有法、无限与有限的统一。石涛50岁在北游期间客居且憨斋,为主人慎阉先生画《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画尾曾跋: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诣也。这里的不立一法可以理解为无法而法的法。无法而法是石涛对绘画法则的根本看法。赵东军先生有着非常厚实的绘画基本功,他着意追求写意花鸟的独特艺术内涵,讲究笔墨用线的抒情性和韵律感,以其入笔,由笔带墨,笔精墨妙,气韵修养,既有现  相似文献   
84.
文章通过对当代油画艺术富有个性情感的阐述和对其当代审美观念定位的分析,旨在剖析当代油画区别于古典油画美的典型艺术中显得很个性的丑的因素。油画艺术暗示画者本身的情感释放和心理调节,也体现着画者感情的丰富程度。新的潮流中不可避免地会舍弃了崇高,但同时也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从不同方面用新的视角真实地展示多彩的客观世界和渗透人们感情和需求的主观精神世界,这在艺术领域中具有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85.
论中国佛学的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佛学的精神是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外来佛教与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碰撞、冲突、交流、融合的产物,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文化在中国佛学精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佛学的圆融精神、伦理精神、人文精神是中国佛学精神的主要方面。圆融精神是佛教调和其内部思想学说及其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关系的产物,对不同思想学说的调和、包容和融合态度以及圆融性的理论是其基本内涵;伦理精神融合吸收了与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相适应的儒家世俗伦理,具有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相结合的特征;人文精神融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实社会人生的精神特质,从而使出世的宗教融入了更多的关注现实人心、人生、人间的思想内容。中国佛学的精神对于今天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当代社会的道德伦理建设、佛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等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6.
中国传统文化在天人合一的宇宙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宏观、整体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绘画在上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空间表现形式.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决定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虚实空间观念,凭借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视觉节奏来表达画面空间.虚实空白是中国传统绘画审美表现的一个主要特征,潘天寿说:画事,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无疏不能成密,无密不能见疏.  相似文献   
87.
自<诗经>始我国古代文学中风雅兴寄的美学精神便一脉传承.<毛诗序>释风雅曰:风者,讽也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者无罪闻者足戒;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多次将一风雅并举提出圣文之雅丽,强调作品意蕴的雅正.他释<诗经>六义时说,风清而不杂文丽而不淫认为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这些都为古代艺术的风雅传统定下了基调并为后世的文艺思想与美学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法音》2011,(11)
2011年11月1日,国家宗教局召开全国性宗教团体负责人座谈会,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卢浔,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陈广元,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刘元龙,中国基督教三自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患者(或其家属)问卷调查,以六个方面的问题,从社会学角度对不同类别地区、同一类别的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城乡以及不同收入的人群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医疗服务满意度、医生的首位利益医生的可信度、医惠诚信下降原因及医疗纠纷的责任以不同地区、城乡及收入不同,均呈现出规律性变化.这些特点也反映了医师专业精神存在的具体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90.
伊历元年的迁徙是伊斯兰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伊斯兰从此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与更大的舞台,也标志着伊斯兰开始进入另一个历史时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同样是巨大的。回顾这一历史事件,从中汲取有益的思考,这对今天依然需要迁徙精神的人们来说,同样有莫大的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