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释印光  释传印 《法音》2012,(6):44-49
3、揭示今人之误【论文】今人不教人力参,而为人讲演,使其开解路、起卜度,以己见会祖意,依稀仿佛,想个义理,全体是错,便谓就是。直饶不错,只是泥龙、画饼,岂能致雨、充饥!所以,宗须真参,方有实益也。未开眼者,闻其讲说,喜出望外;其有具眼者,必痛彻骨髓矣!如此宏宗,徒有大损,毫无实益  相似文献   
72.
基线比例忽略是指个体进行决策和判断时不能充分利用或者忽略基线比例而偏好新信息的现象。该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行为与决策的许多领域,尤其显著表现在临床医疗领域,因此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基线比例忽略的心理机制主要有双加工理论和因果贝叶斯框架等。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认知能力、年龄、基线比例的表述形式等。未来的研究需要从基线比例忽略的神经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应用研究的拓展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3.
人的命运为什么会不同?为什么有的人一生顺风顺水、安然从容,有的人却一辈子蝇营狗苟、狼狈不堪?人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吗?为什么人人都有机会,最终却只有少数人摆脱宿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按照佛家的说法,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因果循环。当下你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念,都会在未来发生作用。今天的我们,既是昨天的果实,又是明天的种子。但是,如果时光能够穿越,让人们能够回到昨天、去到明天,我们能不能改变因果、掌握命运、获得自己期望的果报?好莱坞导演莱恩·约翰逊用一部科幻影片《环形使者》,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体察试验因果循环的机会。  相似文献   
74.
休谟的因果性理论历来是休谟研究的焦点之一.近些年,英美学界在研究这一理论时,出现了“新休谟争论”.争论一方认为,休谟是一个因果实在论者;另一方则对这种实在论观点提出了反驳.分析和研究“新休谟争论”,不仅使我们了解国际学界休谟研究的最新动向,也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休谟的因果性理论.  相似文献   
75.
于璞 《中国道教》2008,(2):47-49
道教追求长生不老,所以对养生问题尤其关注。而道教的养生方法又是相互融合、交叉运用的,很难表述清楚。概括其养生原则,约略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条:天人合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动而有常、清心寡欲、精神内守和性命双修。  相似文献   
76.
The approach of returning to the original and recovering nature is a typical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philosophy. It was founded by the Daoist School and followed by both Daoist and Confucian schools. The precondition of returning to the original and recovering nature is the stillness and goodness within nature integrated into a whole afterwards. Its implementation includes not only returning to the original root so as to achieve the philosophical aim but also restoration to the original nature after it is injured by man’s physical nature and desire.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nature depends on the work making up for the loss of the original nature. 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t methods of realization concerning the return to the original nature, such as returning to the root, seeking the lost mind, extinguishing desire, being good at return, and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intuitive knowledge, all of these aim at returning to the original nature of stillness and purity. The philosophical value consists in the unceasing pursuit of returning to the original nature.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Zhongguo Renmin Daxue Xuebao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Journa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2007, (5): 24–31  相似文献   
77.
本研究考察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龄组的被试在使用经验信息和共变信息进行因果判断时所具有的不同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当经验信息无法证明待判断原因是否可信时,共变信息的作用要大一些;(2)随着被试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共变信息进行判断;(3)ΔP值的作用并不是直线性的,只有当它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被试才会改变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78.
杜钢 《法音》2004,(8):11-15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印光大师(1861—1940)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所生活的年代乃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与“劫难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内乱丛生,外侮不断,兵燹频仍,民不聊生。印光大师便示生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大师幼读儒书,颇以圣学自任。后中韩欧辟佛之毒,对佛法有所非议,继而病困数载,始悟前非,旋即于弱冠之年毅然出家。大师出家不久即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遂立志毕生专修净土,求生西方。此后30余年韬光养晦,精勤苦修,终致德厚流光,龙天推出。乃以文字三昧,普度群生,大行法化。迨至一期化缘了结,大师遂安然西归。鉴于印光大…  相似文献   
79.
谭世宝 《佛学研究》2004,(1):134-139
慧能开创的南禅宗成为后来中国佛教的主流,影响了后来的中国佛教。但是净土教也在中国佛教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明清以来的一些重要人物及其思想的剖析,认为所谓“禅净兼修”是南禅宗的唯一出路,净土教则借此兴起也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派,特别是如果没有净土教的兴起,则整个中国佛教都会随着禅宗的衰亡而衰亡。净土教既复兴了中国禅宗,也为中国佛教提供了发展的方式。  相似文献   
80.
王沛  杨斌芳 《心理科学》2004,27(4):799-802
采用因果条件性逻辑推理研究的一般模式,研究了儿童社会信息因果推理发展状况。实验结果表明:(1)儿童社会信息推理能力呈年级性递增。(2)社会信息的内容会影响儿童社会信息推理的能力。(3)儿童四种逻辑形式推理能力之间的差异显著.AC、DA在年级水平上差异都十分显著,但MP和MT在年级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儿童在各个年级四种推理能力之间的差异都显著,确定型和非确定型逻辑推理能力之间的差异显著。(4)逻辑形式的难度、儿童的年龄影响儿童合理化解释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