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45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闫红  杜青青 《中国宗教》2022,(11):78-79
具有丰富艺术形态和悠久传承历史的河西走廊道教音乐,不仅融会了河西宝卷说唱艺术元素、儒家文化元素和民间音乐元素,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而且对于当地民间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堪称音乐文化的“活化石”。河西走廊作为西北边防重镇和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一直是多民族共居、多宗教汇聚的历史舞台。它既是多种宗教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道教传播的重要地区。“道教文化在河西地区的传播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并表现出其独特的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2.
2007年本人在蒙古族地区国情调研中发现,蒙古族地区偏僻村庄有邪教渗透的情况。而且,利用蒙古族群众笃信佛教为手段。据当地蒙古族群众说:不知从哪里来的人散布谣言,说现在世界的佛主释迦牟尼改变形象了,必须把以前供奉的佛像毁掉,供奉现在的佛(伪耶稣),来保佑他们的全家。不然的话,会全家人被惩罚。因此,有的家庭丈夫信,妻子不信,因而造成很多家庭夫妻不和,发生矛盾。  相似文献   
173.
2006年,省委、省政府将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分解到省民委委员单位并列入督办事项以来,各兼职委员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民族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认真履行职责,做到了有领导分管、有责任处室承担具体工作。各委员单位的负责同志经常深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从发展思路、政策措施等方面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和支持,对民族地区的请求支持事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4.
最近,时见报端及因特网有关娶"鬼妻"或配阴婚(所谓娶"鬼妻"或配阴婚,就是为死亡的单身男子配一个女人,双方以夫妻名义合葬)在一些农村地区盛行的报道,让人感到不安。  相似文献   
175.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法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问卷对来自重庆、甘肃、辽宁、福建、湖北以及西藏的661名被试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以讲授法运用最多,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方法以行为疗法使用最多,使用最多的心理测验是心理健康综合测验和人格测验;各个地区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状况,其中辽宁、福建专业水平较高,西藏、甘肃则相对比较落后.  相似文献   
176.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宗教政策。作为因应,吴耀宗与基督教其他领袖人物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由于新中国意识形态的规定性及中美关系的恶化,基督教在川康边地的工作难以为继,基督教将在华事工逐步停办或移交政府接办。  相似文献   
177.
很多人都知道,在我国广袤的沙漠上,生活着一种普通的植物——梭梭。它们被誉为"沙漠梅花"和"沙漠卫士",是我国荒漠区最重要的植被类型,也是亚洲荒漠区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类植被。众所周知,沙漠地区环境十分恶劣,要想立足其中,困难自然不小。但是,梭梭树做到了。作为灌木植物,它们虽然一般只有三四米高,外形也不出众,可是梭梭树丛顽强挺立,迎风顶沙,给沙漠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沙漠独  相似文献   
178.
佟洵 《中国宗教》2012,(4):79-80
天仙宫道观依山傍水,景色怡人,在苍松翠柏的万绿丛中,更显巍峨庄重。观内的庙宇殿堂金碧辉煌,庄严肃穆;花卉成丛,秀木成林,自然景色与道观建筑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179.
王京龙 《管子学刊》2014,(2):127-128
最近,姜颖先生送给我一本她的新著,题目叫作《山东丝绸史》(齐鲁书社2013年12月出版),我很高兴。首先是她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科研上又获得了新的收获,取得了学术研究的崭新进步;其次是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丝绸发达地区,《山东丝绸史》的出版,填补了这一领域学术研究的空白,其价值和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这两项收获,于公于私都足以可喜可贺。欣喜之余,以为有些话可以写出来,一方面希求获得在相关朋友、同仁们指正过程中的思想进步;一方面也希望借此而与姜颖先生共勉。  相似文献   
180.
胡同庆 《法音》2014,(4):56-61
正在敦煌石窟艺术中,关于弥勒信仰的造像和壁画很多。仅就经变画而言,便保存有《弥勒经变》多达98幅,同时还有大量的弥勒菩萨或弥勒佛塑像。这些壁画和造像,反映了自北朝至唐、五代、宋时期敦煌地区的弥勒信仰情况。一约在公元二、三世纪,印度和中亚地区已出现弥勒菩萨和弥勒佛的造像。随着佛教东渐,弥勒造像传入中国,到四、五世纪,弥勒造像十分盛行。敦煌地处丝路咽喉,佛教传入首当其冲,弥勒造像自然滞形于此,在北凉、北魏、北周等洞窟中所塑甚多。这与北朝盛行坐禅、求弥勒决疑的风尚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