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1篇
  12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正对外开放,与国际社会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在此基础上,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就当代国际社会和中国发展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一直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点致力于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发展目标。在我们看来,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应该包含"请进来"和"走出去"两个互动的环节。所谓"请进来",就是对外开放,就是通过翻译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学术著作、参加国外学术会议、交流访谈等形式,了解和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学术成就,把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就  相似文献   
152.
陈晓平教授、罗伟玲博士在《试论道德理论的层次结构——兼论儒家伦理与西方伦理之比较》一文中关于儒家伦理的表述前后有矛盾,以情感主义道义论概括儒家伦理和以情感主义功利论概括休谟、斯密也有失偏颇,因此,该文通过"四大道德学派"之间的相互比较说明的道德理论的层次结构以及通过"中西伦理再比较"(以儒家伦理代表中国伦理)得出的中西方伦理之间呈现"互补格局"的结论,也有失误。事实上,道德理论的总原则是以义致利或以义促利,道德理论层次结构应为情感主义以义致利论→理性主义道义论→功利论。该文概括的"道德哲学的四大分野即理性主义、情感主义、功利论、道义论",应该被浓缩为儒家、休谟、斯密代表的情感主义以义致利论,康德代表的理性主义道义论和边沁、密尔代表的最大幸福派功利论。  相似文献   
153.
赵汸的<春秋>学以承继孟子自许,以综合<春秋三传>为特点.认为属辞比事为治<春秋>的法门,并据以归纳<春秋>笔削之义为八.<春秋>虽为孔子所作,但本鲁史而成,辞从主人,存策书之大体,其文则史,其事则齐桓晋文;<春秋>虽本鲁史,但又有孔子书与不书、变文、特笔等笔法,以阐圣人之义,其义丘窃取之.  相似文献   
154.
儒家“礼”的观念与现代世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礼是生活的规则体系,也是儒家组织社会的理想方式;礼文化在儒家的理想中可分为乐、义、仪、俗、制、教六种正义,而礼的精神是倡导道德与文明;宋代以后儒家礼学从重视“国家”取向转变为重视“社会”取向;儒家礼文化以“秩序”为首出的文化模式,可以成为有益于人类面对21世纪挑战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5.
史经鹏 《法音》2014,(6):26-30
正竺道生(355?-434)是中国南北朝初期的高僧,在《大般涅槃经》传到南京之前,即倡言一阐提亦有佛性的佛性悉有论,被后人称为涅槃圣。《涅槃经》的主题之一是法身常住,那么道生的法身观是否受到此经的影响?本文将在此问题意识上重新观照道生的法身无色和佛无净土思想。对道生此二说,汤用彤先生略引经证,然仍有未尽之处[1]。兹分别论述。一道生对法身和色法的观点,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其中以日本学者古田和弘及木村宣彰等为代  相似文献   
156.
<正>我是第一次来龙泉寺,早就有期待来看看北方这家著名寺院,期待有这样一个机缘与大家交流。佛教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表现在其思维方式上,而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说是一种否定形态的思维方法,也可以称之为遮诠法。遮即否定,诠即说明。以此方法来展示或认识事物。1.遮诠法在佛典中的主要展现遮诠法所强调的一种基本思想是:对于事物的本来面目或最高实在不能采用正面表述的方式来展示,而是应采用不断否定各种有关名相概念  相似文献   
157.
正他是一位中原高道,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调制出了两种奇药,为周边百姓驱走了病魔;他是当年著名的老寿星,年逾百岁依然精神矍铄;他承传了道教中和派丹法,使一缕传统学脉得以绵延不绝。今年6月26日,河南《驻马店日报·泌阳》在第3版社会生活栏目内刊登了侯伟峰、邓敏采写的《唐老道故居旧址被命名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章,文章写道:日前,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泌阳县白  相似文献   
158.
正2013年10月27-28日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筹)、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期刊杂志社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教育伦理学会)成立大会暨全国首届教育伦理学学术研讨会。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教授万俊人,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燕爽,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刘世军,教育部教师工作司领导代表以及来自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教  相似文献   
159.
佛教对占卜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佛陀创教之时,为了区别佛教和其他外道学说,维持教团清净,曾制定戒律禁止僧人从事占卜活动。但此时的戒律是将卜、呪等邪命行为杂糅在一起,置于波逸提或突吉罗等轻罪之中,尚不严苛。佛陀圆寂之后,佛教发生了部派分化,各部关于占卜的态度不尽相同:法藏部继承了原始佛教的占卜观念;弥沙塞部和南传赤铜鍱部对占卜持严苛的反对态度;大众部(大众部末派)则对占卜采取宽容的态度;说一切有部与根本说一切有部对占卜的态度还未定型,总的来说是朝着宽容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0.
根据目前国内采用的标准,选取学优生和学困生各120人。运用内隐学习中的双条件人工语法材料和强分离的实验范式,考察和比较了两种学生的内隐学习、内隐与外显协同学习的成绩。结果显示:(1)学优生在外显学习、协同学习(先内隐后外显以及内隐与外显交替)方式下的成绩显著好于学困生,而在内隐学习方式下,二者成绩差异不显著。(2)学优生的外显学习及协同学习成绩显著好于内隐学习成绩,而学困生在四种学习方式下成绩差异不显著。表明在人工语法学习中学优生的有意识学习及其与无意识的协同学习效果较好,而学困生的有意识学习及协同学习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