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0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69篇
  229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81.
为探究父亲协同教养对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及父子依恋和自尊的中介作用,采用父亲协同教养问卷、父子依恋问卷、自尊量表以及长处与困难问卷对613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父亲积极协同教养显著负向预测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父亲消极协同教养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2)自尊在父亲协同教养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父子依恋与自尊在父亲协同教养与留守儿童问题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2.

通过在某三级医院安宁疗护科为期5个月的田野研究,分析临终病人与家属的临终互动过程,阐明互动支持者在促进其临终互动过程中的作用。期间共收集21例研究对象的20份家庭会议录音、79张照片、21份个案笔记,梳理出7个临终互动情境。研究显示,互动支持者发挥的作用有互动促发激发互动意愿、互动支持增加互动勇气和互动保障促进互动进行。由此得出结论,互动支持者作为病人与家属的互动桥梁,通过互动促发、互动支持和互动保障,翻译其行为背后的情感与期待、转述情感的表达,促进有效陪伴和及时表达爱,使病人善终、家属善别。

  相似文献   
83.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总体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环境中, 受欺负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适应问题。本研究以来自47个班级的1764名5年级到8年级学生为被试(男生956人, 平均年龄14.46岁), 考察了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在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间的调节作用及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关系存在“健康环境悖论”现象, 即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能调节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系, 在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班级中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联更强; (2)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对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调节作用通过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实现。本研究证实了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健康环境悖论现象, 并首次揭示了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4.
父母教养态度与儿童在2-4岁期间的问题行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考察父母的教养态度和儿童在2—4岁间的问题行为的发展变化。采用交叉时序滞后设计,对172名儿童从2岁起进行2年追踪,在被试2岁和4岁时,分别对他们的父母进行间卷调查。结果发现:儿童外显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态度的相互作用较强,儿童在2岁时的外显问题行为可以预测4岁时母亲的惩罚性,内隐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态度的相互作用较弱;从2岁到4岁之间,儿童外显问题行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内隐问题行为的稳定性相对略低,父母教养态度也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5.
知情同意的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临床医疗实践中贯彻实施知情同意原则旨在保护病人的权益不受侵犯,然而知情同意原则实施起来并不简单,它常常会受到主客体两方面种种因素的制约,陷入意想不到的困境。分析了知情同意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6.
本研究以338名学前儿童为被试,采用母亲报告法探究了学前儿童睡眠时间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儿童消极情绪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睡眠总时长对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主效应显著,而睡眠总时长与消极情绪性对儿童内化和外化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夜间睡眠比对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主效应显著,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主效应不显著;夜间睡眠比与消极情绪性对儿童内化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显著,即对高消极情绪性的儿童,夜间睡眠比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其内化问题行为,而对低消极情绪性的儿童,夜间睡眠比对其内化问题行为的预测并不显著;夜间睡眠比与消极情绪性对儿童外化问题行为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7.
领域问题是对传统真理一元论的诘难,为解决领域问题,产生了紧缩论和多元论两种途径。谢尔的真理论就是一种多元真理论,她反对紧缩主义,认为“真”是一种实质属性,其核心属性为“符合”,但符合的方式是多样的,具体的符合方式是由不同领域的情况以及人们的认知能力决定的。谢尔以数学为例展示了一种多重符合的方式。她的理论为实质真理论提供了凭证,又改良了赖特和林奇理论的不足,合理地解释了“真”的统一性和多元性的关系。但也面临着理论依据不足、理论不完善以及很多传统符合论的遗留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88.
孟子的“仁”“义”观念分别指示出美德的根源以及美德行为的呈现,以此为核心的孟子式美德伦理学的基本理路有三:一是美德是人类特有且应有的生活方式;二是诸美德各有其特定的道德含义,并构成具有层次和结构的美德体系;三是美德应该依次呈现于家庭、社会和政治生活,并发挥基础性作用。其美德概念可以回应三方面的问题,即美德的约束力、美德的驱动力、美德的实现问题。其特点主要有其作为美德学说的整全性,其思想实验与对直觉的诉诸,以及其明确的元伦理维度。作为一种传统理论,孟子式美德伦理学要转化为当代形态,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其元伦理维度包含的形而上学独断因素。对于其理论的独断因素,可以有三条化解路径,即康德式路径、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路径、反思平衡的方法;对其现实基础性美德即“孝”蕴含的独断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化解,一是回到孔子的相关观点,二是借鉴当代伦理学对美德如何始于家庭的道德心理学解释。  相似文献   
89.
多层线性模型在纵向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盖笑松  张向葵 《心理科学》2005,28(2):429-431
纵向研究中传统统计技术主要是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但是这两种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不能合理而充分地解释纵向研究资料。近年来出现的多层线性模型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纵向数据。为促进多层线性模型在纵向研究中的运用,简要论述了传统统计技术的局限,介绍了多层线性模型的原理及其在纵向研究中的作用,以一组模拟数据为例对多层线性模型中各种参数在纵向研究中的含义进行了详细讨论,对于纵向研究中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时须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0.
该研究采用自然实验和问卷调查法,对268名小学五年级学生进行画图表征策略训练,在此基础上根据策略学习情况筛选出掌握了该策略的218名学生,以这些学生为被试,探讨元认知在画图表征策略和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策略学习后,小学生的画图表征策略水平和数学问题解决成绩均显著高于策略学习前。(2)画图表征策略通过元认知这一中介变量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