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91.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指的就是绘画中人的主观认识的体现。如果只是原原本本地临摹自然现象,艺术品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永乐宫壁画的线是传统绘画的精髓,无论是对画面人物形体的塑造还是对缤纷复杂的线与线的关系的处理,都已经达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192.
张颖炜 《学海》2023,(6):211-216
网络文学阅读是中国网民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网络文学属于书面语体,但网络文学依存的新媒体语境使网络文学语言呈现出口语化特征和休闲化特征。网络文学的语言表达整体上是随意、散漫与不严谨的,文字、词汇、句法和标点符号的使用常有不规范的表现,其并不具备语文的示范作用,甚至可以说是起到了不良影响作用。如今,网络文学作品正走进人们的视野,吸引人们阅读,并有逐渐取代经典文学作品之趋势,这对中国全民语言素养的培养和发展是不利的。因此,应提升网络文学作者的语言规范意识和综合素质,加强对网络文学语言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93.
宋代的风俗画是两宋绘画值得关注的一个分支.苏汉臣是宋代风俗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了众多关于婴童题材的绘画,透过这些婴童图,我们可以看到宋代的整体社会世俗化.本文选取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为代表,对其图像进行解读,并探究其风俗化背后所隐含的更深意涵.  相似文献   
194.
朱晴晴 《美与时代》2014,(7):112-112
以古今中外的画家对写生的态度来论述写生与创作的内在联系以及写生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的亲自体会阐述写生是一个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奇妙旅程。  相似文献   
195.
一幅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其魅力不是来自于你能够辨别出被拍摄对象,而是来自于组成对象的色彩、形状、线条和结构。摄影艺术创作不是简单地复写自然,而是要超越自然的表面,深入自然的本质之中,在艺术和自然之间建立一种更内在的联系。在摄影与设计中,往往简单、平淡、直接与深刻、有趣、曲折的意义是相通的,越是平淡不起眼的东西却越充满着未知的表现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6.
强烈的现代意识使西方现代派美术走向自我表现,它体现了主观表达上的真实,即作品中表现出现代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感觉、体验,记录着他们的情感变化,它所表现出的情感是欣赏者解读它所代表的时代特征的通道。它以肯定主体的表现是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的独特方式,肯定了人的自由,渗透着对自然、社会、生活的深刻感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7.
自从明末西方传教士出于传教的目的把水彩画带入中国,迄今已有几百年。长期以来,水彩画艺术给人的总体印象是透明轻快、水色淋漓,且是各种偶然效果的融合体。它不仅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去欣赏它,也吸引着无数的欣赏者去探索它。但水彩画在中国真正成熟起来也就是一百来年的事,特别是近30年有了极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8.
水彩画是一种古老又独特的绘画形式,基底材料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作品的质感、效果和表现力。回顾水彩画的发展历史,了解其在艺术界中的演变历程,深入研究基底材料的含义,并探讨它与水彩画的完美融合。而后,进一步探讨基底材料在水彩画创作中的实际应用,包括不同材质的基底如何影响画面表现,关注基底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多重角色。其表现不仅仅局限于画面上的纹理和质感,更包含了情感和观点的传递。通过对水彩画中基底材料的深入研究,希望为艺术家提供更多创作灵感,同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水彩画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99.
"以人为本"、"自由和谐创造和人道力量"是我们当前美术教育的人文特征,然而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使我们的广大学生缺少主动性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0.
许丽英 《学海》2007,(5):184-188
曾国藩治诗主张文道分离、文尚雄奇和以气行文;在方法上注重谋篇布势和字句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