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41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61.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儿童电影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少数民族儿童电影从无到有,数量从少到多,取材更加宽泛、制作更加精良,为中国电影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批又一批知名的电影人,都参与过少数民族儿童电影的拍摄,体现出他们对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儿童电影的关爱。从国家的层面来说,重视少数民族儿童电影的拍摄,既是为儿童烹制精神食粮的需要,也是增进民族团结、友谊的客观要求,因此使命重大。在两者的合力作用下,中国的少数民族儿童电影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2.
63.
64.
雕塑作为立体李间造型艺术形式,从古至今新的造型语言层出不穷,但是在任何时期的雕塑创作及制作中泥塑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也是许多艺术家进行雕塑创作时所广为采用的最便捷创作方法之一。在泥塑中能给创作者更多的灵感空间,也能为雕塑的最终成型起到“辩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南宋著名女词人。她为丰富我国诗词创作,发展我国诗词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的词流传至今的约四五十首。虽然数量不多,但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明代杨慎说她:“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观)、黄九(庭坚)争雄,不独雄于阁也。”  相似文献   
66.
建国初期思想相对解放,这一期间的中国电影海报开始出现多样化的艺术手段的应用。1957-1965年的批判时代,电影海报虽然在制作方面逐渐精良,但内容却开始变得单一。文革十年,电影海报完全成为了为政治服务的工具,电影海报的发展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67.
解放战争时期的群众歌曲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瓦解敌人,鼓舞军民的斗志,发挥巨大的作用,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本文从歌曲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语言风格几个方面对该时期的群众歌曲做分析。  相似文献   
68.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其中思想更是博大精深,自成体系。本文将以其中一篇《货殖列传》为例,从政治观、经济观、历史观三个方面对《史记》的创作思想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9.
胡卫平  张淳俊 《心理学报》2007,39(4):697-705
采用科学领域的跨学科概念图创作任务, 探讨了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与科学创造力的关系。研究发现:(1)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与科学创造力显著正相关;(2)概念图创作的命题、交叉连接与创造力的流畅性、独创性、灵活性显著相关;交叉连接与独创性显著相关;(3)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科学创造力的各个方面。研究表明,跨学科概念图创作任务与科学创造力测验考察了学习者相似的心理能力;跨学科概念图创作不仅可以用于促进跨学科信息整合和知识建构,还可以作为理解学习者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70.
中国古代风俗画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在社会上层阶级出于"礼失而求诸野"、粉饰太平的目的,同中下层百姓在物质要求得到一定满足时转向对文化艺术欣赏需求的大文化氛围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并以其自身观照社会民风民俗的绘画内容和丰富的绘画风格对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一个社会在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增强对一般历史的记忆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风俗画给我们提供了不同于文字记录的直观的了解历史和社会风貌的途径,同时也在艺术绘画史上极大地扩展了艺术的表现范围和表现能力,成为最贴近生活,贴近普通百姓欣赏和审美需求的绘画形式。而风俗画创作内容的社会性、人民性正是当今绘画创作发展的方向之一。画家们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关注这些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用更加贴近生活的艺术方式去记录这些富有民族精神的文化,营造一个更加绚烂的传统文化氛围,通过艺术表现语言的多样化让世人看到更加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