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李可 《美与时代》2013,(12):13-13
中国画是一个既有审美系统又有思想系统的文化体系,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一直伴随着并成为这个进程中的一个敏感话题,而作为中国当代艺术一个重要分支的中国当代水墨,由于水墨这么一个天然与生俱来的那种民族的符号,民族的根性,民族的礼仪等表征,如何来寻找当下的叙事途径,“尚意”无疑是对当代水墨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2.
刘杰的风景     
刘杰,1963年生,河南省商丘人。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同年分配到河南省美协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主任。  相似文献   
93.
闲情画趣     
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古人那样玩味闲的情致与逸的疏放。居则泉石花竹,诗酒棋书,清淡酬唱,行则披阅中壑,游戏平甸,濯清流以游鲤,坐茂林而观佳夕,含英咀华,识度闲放,忘情于珍猎之抱,畅志于清况之乡。中国文人闲中求乐,志趣高雅,自古以来,久已文明。弹琴赋诗,对弈良宵,痴迷书画,谈玄论道,无一不是文人津津乐道的事,  相似文献   
94.
中国文化发展到唐,是那样的光辉灿烂,它表现的是生命的情调。然而,在这样璀璨夺目的面纱背后,隐藏着的却是作为生命力量表现出的浩瀚才情的才子们伟大的孤独感。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以超前的艺术眼力,致力于写意的水墨山水画的创作,并开创水墨渲淡这一自宋以后成为中国绘画巨流的文人画风格,传递出唐人的无限的孤独之感。王维作诗如画,以凄冷之语显露真情;他师法自然,在山水之中排遣孤寂。在人物画风靡一时的唐代,他不画春闺,不描美女,偏偏写山水;开创破墨,于无色之相感受超逸;构图平远,从虚无之境寻求慰藉。动极而静,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从唐代才子王维的山水里,我们咀嚼到了充满生命情调的唐人"得一知己者难"的高山流水般的伟大孤独感。  相似文献   
95.
<正>中国戏曲学院美术教授毛伟以擅画牦牛著称于当今中国画坛,他笔下的西部高原牦牛形体雄壮,神态凛然,象征着中华民族自有的精神风范。在人情日渐浮靡的当下,这种古朴、健康、生机勃勃的艺术表现和追求,无疑具有振奋人们精神的功能。  相似文献   
96.
中国山水画是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画种,历经了千年的沉淀。其中,色彩的灵活运用与高水平绘画技术的应用是能够体现出国画山水特殊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现代国画山水的作画过程中,不但要传承传统的色彩运用技巧,还要对其进行创新,使国画山水能够满足现代的审美需求。基于此,分析色彩在国画山水中的发展历史,并对国画山水色彩的传统与现代运用技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7.
刘铁彬 《美与时代》2023,(3):102-104
水墨画作为中国画中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方式,近年来逐渐受到高校的重视。高校开展水墨探索课程教学创新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水墨、解构水墨,进行水墨画创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开拓创新精神、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艺术素养。要想达到课程目标,高校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理念,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获取创作灵感。此外,教师应加强笔墨教学、意境教学、构图教学,在水墨探索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拓展绘画材料与技法,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8.
米点山水面貌独立,与众迥异,其图式语言的形成主要有自然山水的陶养、画家自己独特的性格,以及前人南派山水画法的启迪使然。只有将诸因素进行综合解析,方能领会其内在风格特征和美学旨趣。  相似文献   
99.
沈春雷 《宗教学研究》2002,2(4):121-123
本文提取魏晋南北朝时期审美意识中的山水情结 ,指出了由于玄学的影响使它在诸多方面都有表现 ,道教、佛教的山水情结亦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00.
道教山水悟道诗是道教诗歌的一个重大题材,亦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修道者摒却枯燥的说教、排除知性的侵扰、剔除刻意的思辩,以一种澄淡清澈的审美态度去审视自然、逍遥恣游,借山林泉石、雾霭烟岚以游仙或契道、悟道的诗歌.在道教形成的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中,道教山水悟道诗层出不穷.迨至唐代,道教山水悟道诗更臻繁荣,其字里行间凸显出一缕道家道教的清虚意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