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20世纪以来 ,随着人文思潮的发展 ,生活本体日渐成为中国和西方哲学的热门话题 ;尤其是 80年代中期以后 ,此问题在国内学界倍受关注 ,以至被人们称作本体论的“复兴”。本体问题在人类文化系统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 ,它的“复兴”表征着现代社会生活以及现代文化正在发生着深层的、体系性的变迁。在这样一个时代的巨变时期 ,我们必须重视中国传统本体思想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本体具有深刻而透彻的把握 ,中国人对这一问题的见解根本不同于西方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视野中的本体是生活世界的本体而不是西方二元文化语境中的物质世界的…  相似文献   
42.
我担任所长,平时跟同志们很少见面。这次胡伟希同志建议我来跟大家见见面,交换交换意见,我觉得很好。上星期北大有一个认识论讨论班,他们让我讲一个题目叫做“中国哲学史的方法论问题”,今天我就大致讲讲这个题目。我想分四个小题目来谈一谈。 首先要谈一谈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基本目标或基本要求是什么。关于这一点我还是认为我们研究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主要是考察研究中国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规律。也就是说中国哲学思想有一个客观性的发展过程。我们应该去研究它。  相似文献   
43.
清华简《筮法》的问世,使我们在探索"卦气"思想来龙去脉的进程中又迈进了一步。首先,清华简《筮法·至》的"四正之卦见,乃至"及相关卦象,与卦气思想中"四正卦"之说相契合。其次,从挂扐数"五、九、四、八"及"太乙九宫占盘"来看,《筮法·得》所谓春夏秋冬"见八"、"见五"、"见九"、"见四"与《淮南子》等所记各月对应数字"八、七、五、九、六",皆言"卦气"并用于占。再次,《筮法·卦位图、人身图》中"雷树收藏"对应"震劳兑罗",与《易纬·稽览图》中《震》《离》《兑》《坎》表征"生长收藏"相类;《筮法·四季吉凶》中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按"八卦卦气图"顺时、逆时方向发生由吉(大吉、小吉)转凶(小凶、大凶)的变化过程,又与《春秋繁露》所载阴阳二气消长盈虚同途,再次证实简文中"卦气"思想的印记。清华简《筮法》多节内容,汉代皆有所承,且与今本《周易》"卦气说"存在诸多相融、相通之处,"卦气说"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44.
在佛教"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思想的影响下,对于人物之性,朱子提出了"理同气异"和"气异理异"的说法,一方面来回应佛教,另一方面则维护孟子的"人禽之辨"。但"理同气异"与孟子的人性论有着本质区别,从而使儒家的性善论走向泛性善论。黄宗羲则根本否定了朱子的说法,他从"天人一气"的角度出发,指出人物之性是"一本万殊"的,即人物之性都来源于一气,但人之所禀是"有理之气",而物之所禀则是"无理之气",故惟有人具有仁义礼智的道德属性,而草木禽兽只有知觉运动,从而使理学的人性论又回到孟子的性善论中去。  相似文献   
45.
丁若镛是李朝朝鲜时期的易学家。他通过解释《易传》和汉宋卦变而提出"推移说"。此说的基本内涵是以汉代卦气说十二辟卦和中孚小过闰月卦之推移,变出其他五十衍卦,融卦气与筮法为一体,整合了汉易中的卦变法尤其是清代毛奇龄移易说,又吸收了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卦变说。应该说其学是在融合汉宋卦变说基础上而建构起的一种具有新意的学说,是对于中国古代卦变说的整合和发展,拓展了象数易学研究的思路。此说以独特的符号话语阐发了易学中阴阳聚散、升降、消息、推移等变化思想,客观呈显了自然界阴阳变化的不同形式和表现特征,深化了中国古代以变化为核心的自然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6.
《文子》与《淮南子》都是反映秦汉黄老之学的著作。《文子》的道论偏重于考察“道” 的实体,《淮南子》则偏重于探索“道”的历程;《文子》的无为论着眼于对老子“无为”的改造,《淮南子》的“无为”则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内容;《文子》在融合百家之学方面,坚持以道为主,兼取各家;而《淮南子》则表现了儒道整合的倾向。《文子》与《淮南子》的思想异同,既展示了秦汉黄老之学的演化,又从思想发展的逻辑证明了《文子》的成书年代先于《淮南子》。  相似文献   
47.
曹建墩 《孔子研究》2012,(3):93-100
上博简《天子建州》"天子歆气"章简文是论大飨礼的饮食礼规,为天子与诸侯以下贵族共食之礼。大飨礼中,天子至尊德厚,歆享食物之气嗅;诸侯位卑,德下天子,则礼节性地食用俎实、脯醢等"亵味";大夫地位又等而下之,有脯醢之荐而无俎实;士地位最卑,故仅能馂尊者之食余。简文反映了周代"至敬不飨味而贵气嗅"的饮食观念,体现出饮食礼别尊卑辨贵贱的功能。  相似文献   
48.
针对中医在肥胖2型糖尿病现有的病因病机理论体系上的不完善,以及现有理论在临床应用中的局限,笔者初步总结了肥胖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认为其病位主要在肝、脾、小肠.在此基础上提出肥胖2型糖尿病主要治则:疏肝理气、健脾降浊、通腑泻热.望能丰富中医消渴病理论,在辨证施治的同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9.
胡方平是宋末元初传承朱熹易学的重要人物,所著《易学启蒙通释》是对朱子《易学启蒙》诠释之作,又是一部阐述象数的义理著作,其中阐发了阳尊阴卑、阴阳交易变易和理之所必同的思想,体现了胡方平以朱子易学为宗、突出象数中义理思想的易学特点。胡方平易学对朱子易学起着正本清源的作用,推动了中国易学的发展,是易学史上不可或缺的发展环节,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0.
"食气"是中国古人由来久远的呼吸操练活动.由此活动衍生出道家著名的"养生"主题,这构成了道家哲学重要的思想基础."养生"主题不但一直影响道家思想的发展进程和面貌,并且,又最终成为道教内修方术的思想资源,从而实现"道家"与"道教"的思想"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