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0篇
  50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探究柳编工艺在现代室内实用器物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编制品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展现了民间工艺对现代设计影响及魅力之所在。柳编制品就是一种编制手法原始,但是造型与现代设计结合的产物。它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是必然的,也是科技发展的使然。民间工艺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探讨民间美术,目的是将民间美术的精神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重新组合,推动我们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2.
民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的形成、变化都与本民族的历史变迁、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等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花腰彝服饰是花腰彝人外观上的显著标志和生活习俗及审美观的体现,从色彩到图案都不同程度地反映着民间信仰的观念和意识,折射着这个民族文化结构中最深层的心理积淀。  相似文献   
163.
一、宝诰的起源与形成 道教的宝诰是一种特殊的文体,系由前、后两个部分组成,前者为短篇的浅近骈文,后者则为神真的名号.闵智亭道长主编的<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注>指出:  相似文献   
164.
泰山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神山、圣山,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其原生的信仰和文化,几千年来渗透、辐射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对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当代  相似文献   
165.
民间教门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不仅影响渗透到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控制着千百万下层群众生活.时刻威胁着封建政权,而且延续到现实的社会生活。当今一些邪教和黑社会组织.与它们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民间教门是民间神灵信仰的组织化和团体化,具有宗教性与叛逆性双重属性。根据民间教门历史演变轨迹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发生发展、活跃发展、繁盛发展、分化转折等四个历史阶段。教门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随着历史条件的变迁.到晚清和民国时期,总体上演变为对抗民主与科学、阻挡社会进步的最顽固、最落后的腐朽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宗教观研究中国民间教门与教门文化.对深入开展同邪教组织的斗争.可从多方面获得智慧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6.
本文运用大量的史料,针对清代康、雍、乾三朝对民间宗教的政策及其后果进行开创性的研究。清康熙时代对待民间宗教政策与康熙时代的其他政策基本一致,即全面实施与民休息的政策,造成了一种宽松的历史环境。面对蓬勃兴起的民间宗教运动,雍正王朝实行了比康熙时代严峻的禁断措施。但总体上说是宽严兼济,并有区别对待的政策。乾隆时代当局对民间宗教采取了残酷镇压的政策,造成了严重后果。乾隆中叶以后,在要求变革现实的苦难的人群面前,一切民间宗教内部的各种政治势力都面临着抉择,然后由人民来决定他们的命运兴衰。  相似文献   
167.
程瑶 《宗教学研究》2016,(2):256-261
河西宝卷是流传在甘肃河西地区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河西民间宗教宝卷是河西宝卷中的一类,这类宝卷在河西宝卷中产生时期较早,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叙事体制。本文从袭古式的命名、写实式的序言和韵散相间的文体形式三个方面对河西民间宗教宝卷的叙事体制进行阐述。通过对其叙事体制的分析,为探究河西宝卷的来源提供新的佐证和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68.
地母观念形成于史前时期,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宗教意识的源头之一。地母被塑造为创造世界和万物并且造人造神的造物主。《地母真经》应当归入民间宗教经典之列,受到儒释道三教的影响,融合有三教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9.
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具有鲜明的民俗性和宗教性特征,延袭至今,价值彰显与陋俗复燃并存。通过对在杭10所高校学生的抽样调查,有不少大学生对民间信仰存在着一定的热情,或有不少已经成为潜在的信众。分析发现,成长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民间信仰行为形成及态度取向有重要影响,在出生成长地环境和家庭环境等相关性因素难以改变的情况下,需要更加重视通过学校教育塑造大学生科学的认知观和健康的人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和价值,认清邪教和宗教、俗性和迷信的本质区别,以扬弃的态度和行动对待中国传统信仰习俗。  相似文献   
170.
刘燏 《美与时代》2014,(5):93-93
刘庆邦被誉为“中国当代短篇小说之王”,他的短篇小说大都描写了普通人的生活,情节跌宕,语言生动、有趣。作家根植于自己生存的土壤,在作品中描绘了一幅幅充满温情的河南民俗生活画卷,读来像在品一壶陈年老酒,让人回味悠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