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0篇
  50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31.
文化记忆是一个共同体有关自我的文化身份、文化认同、文化理想等知识生产与传承的精神生活。因其记忆的信息既非个体生活史亦非普通社会史,而是通过"神话历史化"与"历史神话化"所创造的集体共享假设,具有关于世界的公义与秩序、生命的尊严与幸福等"超越日常之上"的价值维度,故它多以宗教类文化为承载形体。中国文化记忆亦与中国特有的宗教文化——民间信仰密切相关。中国民间信仰不仅因其记忆形象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理想气脉相通而传承着中国文化记忆,而且它的运作机制、所使用的信息载体以及激活、唤醒文化记忆的积极过程,也奠定了其中国文化记忆承载基石的地位。  相似文献   
32.
文章以在山西晋中介休地区的4次实地调查为基础,梳理了山西介休三弦书的名实与传承,把介休三弦书在乡民生活与信仰中的表现和功能做了深入的描述,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论述介休三弦书与我们普遍所认知的作为审美对象的曲艺形式的三弦书之不同,从而发掘其特有的民间宗教内涵及其在乡村社会生活中的独特审美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33.
34.
民间社会权威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一般而言,民间信仰之仪式专家可分为广义的与狭义的两大类,前者以传统儒生为主,同时是民间信仰的总领或组织者;后者则直接是民间信仰仪式的主持人或主祭者。本文试图从固有的研究论著中梳理出民间权威与民间信仰仪式专家的内在关系,重点关注民间信仰三类仪式专家的身份及其神圣性即卡里斯玛的来源,用比较的方法梳理不同仪式专家如礼生、香花和尚、火居道士以及萨满等仪式专家之间的异同,进一步讨论他们与民间社会权威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35.
本文通过对两个“旗敖包”祭祀仪式的田野研究,着重对祭祀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仪式过程及其意义进行了考察,探讨敖包官祭作为一种传统,在今天如何完成意义演变与价值重构,旨在说明仪式及其意义通过祭祀过程所构筑的有形世界和无形世界来表达。敖包官祭作为一种象征,通过民众的参与,完成了从神圣秩序到世俗秩序的转换,并在此过程中,凸显了敖包祭祀的文化价值。 王伟,鄂温克族,哲学博士,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后;程恭让,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36.
本文主要证明:(1)有关天妃(后)的宫(或庙)和信仰是按照朝廷的祀典建立,属于儒家系统的中国官方祀典的坛庙宗教信仰.(2)“妈祖之名”的文献最早出处,实为荷兰人达波(Olfert Dapper)编的《荷使第二及第三次出访(大清)中国记(Tweede en Derde Gesandschap na het Keyserryck Taysing of China)》,据此纠正当今流行的各种误说.(3)说澳门的“Macao(或Macau)”之名是来源于对澳门人的“妈祖”名称或“妈祖阁”名称的译音,可以肯定是颠倒时代先后,牵强附会的误说.(4)否定“澳门是世界上唯一以妈祖命名城市”之说,证明马祖岛的岛名及村名至今仍为世界上真正名副其实,唯一以“马(妈)祖”命名的岛与村.(5)当今对有关神祗的正式称呼应该用其在清代正式的官称“天后”,不应该用后来出于台湾地区的民间称呼“妈祖”.  相似文献   
37.
豫南—新县民间小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散发着浓厚的艺术气息.它体裁全面,形态多样,内容丰富,形象鲜明.在我国众多民间小调中,它作为非典型民间音乐,赋有华夏艺术文化的无穷魅力.由于新县地理环境特殊,使得当地小调既具有江南民间小调的温婉,又不失北方民间歌曲的豪放.  相似文献   
38.
《华西教会新闻》(1889-1943)是由四川、贵州、云南三省新教差会主办的英文月刊,曾发表了一些关于中国西南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民间信仰等内容的文章,使各地传教士和西方读者由此了解到中国西南的宗教信仰,也为西南宗教史研究保存了珍贵的史料。本文以这些文章为基础,考察传教士群体对中国宗教信仰的理解,并分析其研究视角与立场。  相似文献   
39.
以道教神仙信仰为主题的汉代画像石、砖,题材十分丰富,描绘了一幅幅鲜活的仙界生活景象,展示了神仙世界的方方面面。透过这些粗犷朴实、线条优美生动的绘画和它所处的墓室建筑特征,从画像内表现出的修炼成仙、长生术、辟邪和神仙思想中,深切地感受到了两汉时期与我国古老的民间信仰有着密切联系的道家文化的广奥和真实存在,从而透出了汉代人们对神仙的信仰和对仙界的追求与向往。  相似文献   
40.
刘双全是湖南颇有影响力的民间画家。他从事中国画创作已达30余年,他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莫过于女书绘画作品。他自1985年起,开始选择独一无二的女书作为绘画创作题材,并借鉴当地民间经板木刻、女红图案等表现形式,创造出了一批独具一格的女书绘画作品。他的女书素材有关的绘画作品体现出来的画风特点,及艺术创作规律,为我们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