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2篇
  125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黄幸平 《天风》2018,(6):12-13
教会文艺创作要贴近教会、贴近社会、贴近人心,要坚持为教会、为社会服务的导向。实现民族复兴,需要文化繁荣;实现文化繁荣,需要文艺发展:实现文艺发展,需要重视文艺创作。民族复兴需要物质力量,也需要精神力量。铸造灵魂、塑造精神,文艺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12.
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个体从自己的母体文化进入陌生的异文化后,一方面面临着民族认同的困境,另一方面面临着文化适应的考验,同时还面临着心理疏离感的困扰。本研究以285名藏族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结果表明:(1)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主要包括消极的民族认同、积极的民族认同和主流文化认同等三方面。民族认同的不同方面其影响因素互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汉族朋友的数量、父母的民族身份、学习汉语的时间以及汉族的接受性等可以预测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2)民族认同的不同成分与不同的文化适应策略之间存在着广泛的正相关或负相关。(3)消极的民族认同与失范感、社会孤立感和文化分离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而同自我分离感之间相关并不显著;而主流文化认同和积极的民族认同与失范感、社会孤立感、文化分离感、自我分离感之间的相关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913.
《中国宗教》2004,(4):1-1
  相似文献   
914.
保护历史文化村寨必须用好旅游这把双刃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说一位资深国际旅游学家认为,“世界上还没有一例开发旅游不破坏民族文化的,假若有,那简直是个奇迹。”大概基于这种认识,由众多权威人土共同提出的《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论及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时写道:“以民族村寨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正遭遇不可挽回的破坏和面临消亡的危险,除非采取保护它门的行动。”如此尖锐地提出问题,的确令人深思,应当引以为戒,力避在旅游开发中损坏民族文化。不过,采取有效措施,在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并通过开展文化旅游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使两者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成功实例,在贵州是真实存在的,那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上寨。  相似文献   
915.
本文对民族、宗教间的通婚状况分为四种情况进行分析,认为:相同民族相同信仰之间的通婚使得民族、宗教、家庭三类群体团结纽带合而为一,巩固了民族内的凝聚力,却加剧了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不同民族有相同的宗教信仰对打破不同民族间的民族隔阂、通婚禁忌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且不同民族的群众在参加同一宗教的活动中增加了相互交往的机会,为结为更深层的婚姻关系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同一民族信仰不同的宗教,宗教信仰的类别差异却会为同一民族内的通婚造成阻力,而且这个阻力可能远远大于同一民族所提供的便利条件,同一民族不同信仰间的通婚难度相对较大。不同信仰之间通婚一般会有一方改变信仰以适应婚后的社区生活。一些发展相对较好民族的男子在民族间择偶过程中具有一定优势。民族单一社区对族际通婚有较强的阻碍作用,民族混合社区的族际通婚现象比较普遍。族际通婚促进了多宗教的和谐共处,而宗教的和谐共处又反过来为族际通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16.
人民日报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刘维涛)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29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切会见了出席大会的代表并合影留念.贾庆林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向与哙代表及全国统战、宗教工作系统的同志,全国宗教界的朋友和广大信教群众致以诚挚问候.  相似文献   
917.
在当代全球正义的讨论中,关于民族责任与全球平等主义的研究一直是热点话题。戴维·米勒提出了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民族责任理论,并为民族国家承担集体责任与继承性责任进行规范性辩护。当前对于米勒的民族责任理论有诸多批驳,但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这些批驳都很难站得住脚。然而,米勒在重视民族责任的基础上,拒斥全球平等主义的观点是有问题的。无论在抽象理论层面,还是在应对气候变暖等全球公共实践层面,民族责任只有与全球平等主义原则相结合,才是一种更恰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918.
《福建宗教》2001,(5):5-9
10月19目,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举行《福建民族》创刊10周年、《福建宗教》创刊5周年座谈会。省政府汪毅夫副省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协副会长圣辉法师以及《中国民族》、《中国宗教》杂志、《中国民族报》等向座谈会发来了贺信。  相似文献   
919.
列宁帝国主义论兼具“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双重意蕴。事实上,这一理论在帝国主义时代首先强调的是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服务,其实践要义是批判、反对并超越帝国主义。在实践原则、策略及其运用上,列宁帝国主义论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的辩证统一,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主张革命与建设并举、反对资本与利用资本相结合;在实践精神上,列宁帝国主义论坚持批判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原则,主张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机会主义,大力倡导国际主义精神;在实践影响上,列宁帝国主义论倡导推动俄国革命从一国到世界范围的空间跃迁。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始终坚持继承、运用和发展列宁帝国主义论,深度阐释了反帝反封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划分”、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学说,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  相似文献   
920.
第三个耳朵     
《中国天主教》2002,(3):46-46
圣保禄被囚禁在罗马的时候,有许多久闻他大名的人,来到他的寓所,听他讲道。来听他讲道的人,大多数为犹太人,保禄就引证梅瑟法律和先知书,证明耶稣是经书上预言过的默西亚,想说服他们信仰耶稣。有的人相信了,有的人却不相信,因此信的与不信的,彼此争执不休,离开了保禄。他就向他们说:“圣神藉依撒意亚先知向你们的祖先说的话正对。他说:你去对这民族说:你们听是听,但不了解;看是看,却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