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陈泽环 《哲学动态》2008,46(1):32-36
所谓"经济制度论证",作为经济伦理学的一个范畴,主要指人们对当代经济活动的基本方式--市场经济--的论证基点或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为什么要建构市场经济,如何建构市场经济,建构怎样的市场经济,其实质是对市场经济必要性和合法性的论证.  相似文献   
6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构社会保障制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改革公费医疗依赖财政、劳保医疗由企业包办的状况,以立法为手段,建立社会统筹共济与个人自我保障相结合的职工医疗制度。职工医疗制度的建构,将对深化医院改革带来重大影响。所以,要对由此形成的挑战和机遇进行深入的具体分析,主动适应建构职工医疗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3.
一、初步形成幼儿安全教育基本策略1.制度保障策略(1)完善幼儿园安全工作制度,制订各类应急预案、演练方案等。(2)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园长与各部门、每一位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职责、层层落实。(3)加大安全工作设施设备投入。学校购置并安装周界红外线报警装置、食堂监控系统、消防器材、增加安全疏散通道等。(4)学校定期开展安全工作检查,形成考核、奖惩机制,为幼儿安全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64.
邢正军 《学海》2003,(4):139-142
制度变迁是一个长期、渐进甚至曲折的过程 ,应当结合本国实际 ,辩证地对待本国的制度遗产 ,注重营造新制度运行的环境 ,努力开展制度创新。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俄罗斯的制度变迁进行了经验性的分析 ,认为叶利钦时代俄罗斯的制度变迁虽然取得了局部成效 ,但付出了过高的成本和巨大的代价 ,犯了理想主义错误。普京试图建立具有权威主义色彩的国家政权和强有力的国家调控体系 ,是一种现实主义选择  相似文献   
65.
信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社会各领域大量存在的不诚信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信任缺失,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了造成信任缺失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我国的社会信任度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6.
到目前为止,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所致伤害责任主体缺失,无法可依,导致"索赔无门".患者往往独自承担药品不良反应伤害后果,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亟待建立相应的风险分担机制.在参考了海外药品不良反应补偿救济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建立药品不良反应伤害补偿救济制度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7.
十七世纪的中国哲学家王夫之已经有了初步的现代文明史观。他的史学著作中出现的“文明”概念,已经具备了现代文明学的基本要素,即具有文化发展的进步意义、制度文明等内容,而且特别阐发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类型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王夫之的文明史观中,制度文明的观念十分清晰。他高度肯定中国传统社会郡县制自身所具有的文明意义,以及郡县制对于维护人类文明生活方式的积极意义。而郡县制的文明特质在于三大要素,即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华夷之别。由于王夫之身处明清易代的特殊历史时期,他特别重视文野之分意义上的“华夷之别”,体现了王夫之文明史观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68.
在汉代,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均发生了重大变革,这一变革奠定了“中华法系”的基础,儒家道德思想从此成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流。汉代的法律变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道德的法律化,二是法律的自然化。前者是针对法家“不道仁义”即排斥儒家道德的立法思想和汉代的“非礼之法”──《汉律》而进行的一场变革,通过“引经决狱”和据经义编撰判例法典(如《春秋决事比》)以及通过“据经解律”而编撰法律解释著作(如郑玄章句)等方式把儒家道德精神引入司法和立法领域,从而改变了汉代法律文化的风貌。后者是针对法家否定法律生活的自然根据的思想和制度而进行的一场变革,汉儒借鉴了“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模式,为汉代的法律生活赋予了神秘的自然根据,并由此开启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自然化的传统。  相似文献   
69.
贤空 《法音》2000,(1):71-74
佛教传入中国后,道安大师首立较完整的僧团生活规范,至唐代马祖道一确立丛林制度,其弟子百丈怀海制定清规,中国的丛林制度,始形成完备的规制。此一丛林教育制度,代代相传,成为培养僧伽人才的轨范。民国以来佛教界竞相兴办的佛教教育机构,如佛学院、学社、研究所等,则有突破传统丛林教育方式、吸收现代教育制度的特色,使传统丛林教育与学院教育融成一体,形成现代佛教教育的最大特征。一、兴办学院高僧辈出福建是中国佛教重点省份之一。佛教在福建普及社会、深入民间,与时代相结合,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则端赖历代高…  相似文献   
70.
杨文华 《福建宗教》2000,(3):32-33,36
伊斯兰教是一个传播广泛、具有世界影响的宗教。伊斯兰教既是一种宗教,也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伊斯兰教的兴起和发展在世界史中占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当今国际事务中,伊斯兰教表现得十分活跃,说明它是现代第三世界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伊斯兰教与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特别是教派与门宦制度对中国的影响更为广泛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