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公民概念最初产生于古希腊,公民是具有政治参与权的自由民。近代史上的公民概念是宪政民主政治制度的产物。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之下,没有产生类似于西方的公民概念。1911年,随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推翻,中国开始实行宪政共和制,公民的概念才开始在中国出现。不过,当时所用的是国民这一概念。与民  相似文献   
72.
指向明确、语言简洁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标志,也是一个政党能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标志,更是动员群众、凝聚人民的旗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进行提炼,将核心价值观凝炼为"民主、公正、和谐"三个价值,目的就是进一步减少核心价值观的数量,且使这些观念保持在同样重要的层次,更加集中、更加明确、更加具有价值取向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73.
“制器尚象”,不是如孔颖达等人理解的“依卦造器”或“观象制器”,而是借助各种发明创造事例(如井、鼎),来揭示“人法自然”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进而从侧面角度表达《易》道的广大和周普。  相似文献   
74.
3月3日,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和《法制日报》在京联合举行了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的座谈会。全国五大宗教团体负责人、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中央统战部和国务院法制局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座谈会。本文是在这个座谈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75.
孟子继承发挥孔子仁学德治思想,提出以民为本的仁政学说,经剔除其封建糟粕,具超时代超阶级的积极意义.孟子仁政说中保民而王、亲亲仁民、与民同乐及制民之产以安民富民的思想,其积极意义、历史贡献须充分肯定,它对我们今天加强党风政风建设,促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有现实意义,须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76.
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二十年的光辉历程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 ,突破计划经济模式 ,初步构筑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革和小城镇快速发展 ,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为适应农村经济基础改革对上层建筑的要求 ,中国农村兴起了第三次改革的浪潮———村民自治 ,它的推行 ,对于协调我国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解决农村日益暴露和逐渐突出的诸多矛盾 ,推进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 ,指明了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77.
赵宬斐 《学海》2023,(6):152-160
民主跨越中国历史语境进行传播、移植与改造,主要采取“解构-转化”和“传承-创新”这两种路径实现其“再概念化”与“本土化”,最终促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概念的建构。该概念在突出创新性与中国特色的同时,也能够兼顾原有概念固有的语境、适用对象及其本来意义,充分尊重了民主的本质内涵,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民主的“再概念化”与“本土化”必然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我们必须立足于全球化新时代,聚焦中国问题与中国实践,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概念始终保持弹性和张力,始终保持理论的科学性和包容性,进而以崭新的民主范式不断拓展全世界民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8.
论荀子的"天人之分"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荀子天论思想中的“天人之分”指的是天与人各自的职分、名分,并不含有“天人相分”之义。在荀子的理论体系中,天虽然并没有绝对摒弃自然属性,但是这种自然属性却淹没在它的神的属性之中。荀子正是利用了关于天的粗糙表象阐述天的神秘属性的。荀子虽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但他又对“制”的范围做了很多限制,像孙悟空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手心一样,荀子的天道观也没有摆脱天命论的羁绊。他所说的“制天命而用之”并不能引申出“人定胜天”的意蕴。  相似文献   
79.
齐文化中具有“以民为本”的思想传统,这一思想传统由开国之君姜太公发其端,经由管仲、晏要等继承和发展,至稷下学官进一步发扬光大。齐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不仅是齐国富强的指导思想之一,而且对中国古化民主精神的形成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儒家也有其自由观 ,就“自由”的本义而言 ,儒学也是一种别开生面的自由学说 ,但它的“自由”是一种基于自律之上的境界自由 ,这种“自由”所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而非对外在权利的谋求。儒家这种内向度上的人生价值底蕴与追求民主、人权等外向度的政治自由的价值观的迥异 ,使得儒学在当代中国虽然仍能够为有志于修身养性之士提供一种恰切的选择 ,但无法单独承担推动中国民主进程的重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