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常新 《中国哲学史》2015,(2):96-102
"心体"系宋明理学一重要概念,具有本体论意义,它直接肯定道德主体与道德法则之同一性。在李二曲哲学中,对"心体"问题的辨析是其建立道德形而上和道德主体论的拱心石,也是二曲解决内圣之境何以可能的切入点。其"心体"之意大致指心的本然性质、面貌、状态;心之"体"即性之理。二曲"心体"论即像朱子那样重视其认知之义涵,强调心体之"虚明",又继承王阳明重视"心体"作为道德本体之传统,强调心体之"至善"。李二曲"心体"论体系所涉及概念较多,概念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蕴含着主体意识、道德本体、修养工夫等内容。其"心体"论逻辑终点为"人心",它有可善、可恶之可能性,当人心与世运发生冲突之时,李二曲主张"明心"与"体理",使"心体"能明善复初,葆有其性。  相似文献   
42.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尤其重视对中国人空间意识的揭示,并用多个篇幅加以阐述.在他看来,空灵、充实、虚实与意境等范畴是与中国人的空间意识相联系的,只有通过对诗歌、绘画、音乐、书法、建筑等所蕴含的美学思想的探索,才能有机地把握艺术的自由灵动之美,展示艺术追求的无限空间,体现中国人“无往不复”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43.
桑东辉 《孔子研究》2013,(4):119-125
古希腊苏格拉底提出两个重要命题:"美德即知识"和"美德可教"。在苏格拉底看来,美德是普遍的、客观的、必然的知识,是超验的,而不是那种个人的、主观的、经验的意见,因此,相对于不可教的主观意见而言,美德是知识,是可教的。围绕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苏格拉底与格劳孔等智者的主要分歧在于:苏格拉底认为人具有自身的善,教化主要是让人发现自身的善,以增强自身内在的道德自律;格劳孔则更强调人性的自私,强调法律等外在他律。就美德与教化的问题,中国古代哲人也进行了深思,特别是儒家对美德与教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孔子基于"性相近,习相远"而重视道德教化,孟子主性善而强调反求诸己,荀子主性恶而重视礼法约束,王阳明的致良知则在孟子良知说基础上进一步强调道德教化与知行合一的关系。中西哲人有关美德与教化的讨论体现了人类对于普世道德的追问,同时也展现了中西道德哲学的不同旨趣。  相似文献   
44.
才华多旦 《法音》2013,(7):44-46
在藏传佛教神灵体系中,记载了一尊全能护法神,该护法神被尊奉为"畏尔玛",又称"战神畏尔玛"。据相关文献记载,"畏尔玛"的神性极其广泛,如"遍满天空的畏尔玛;遍满空间的畏尔玛;遍满大地的畏尔玛"等等。笔者在甘肃卓尼县勺哇地区考察时,发现了"畏尔玛"护法神的信仰遗迹,当地人称"化玛"护法神。经查阅文献资料,笔者初步  相似文献   
45.
从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看,当代经济伦理问题的高度复杂性要求学科化的研究,其研究重心集中于公共领域,关注点在于企业制度与经营的层次.从当代经济伦理研究的兴起看,韦伯提出了经济伦理的概念,但当代西方学科化的经济伦理研究另有缘起.后者发轫于美国,而后欧洲和日本的学科化研究相继启动;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异,三者的理论特点有别.通过对照,可以启发我们思考三方面的问题:对经济伦理学学科史的理解问题,中国经济伦理学的自身理论构建及其现实针对性问题.  相似文献   
46.
江汶  佐斌 《心理科学》2013,36(1):157-163
大鱼小池效应(Big Fish Little Pond Effect)是解释不同教育情境中学生自我概念水平的一个特定概念,Marsh将其定义为:能力同等的学生,在平均成绩较高的学校或班级里的学业自我概念较低,而在平均成绩较低的学校或班级则学业自我概念会较高。大鱼小池效应包括学生采用概括他人和特定他人的比较标准所分别产生的同化效应和对比效应,社会比较对学业自我概念形成具有特定影响。大鱼小池效应的未来研究可以从研究方法的改进、调节变量的控制和跨文化比较等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47.
《思维论》是田运长期以来研究思维理论的结晶,也是我国当代思维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本分析了《思维论》体系结构上的特点,对书中提出的思维三规律、思维信息论、智慧开发论等方面的观点进行了评述,肯定了《思维论》对发展思维科学的理论意义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世界哲学》2003,(3):111-111
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Internationnal So-ciety for Comparative Stui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Philosophy(ISCWP)]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会议东道主)和美国哲学学会国际合作委员会[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APA)]合作,将于2003年7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主题为“哲学交锋-交融: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Philosophical Engagement:Davidson’s Philosophy andChinese Philosophy)”国际专题学术研讨会。本届  相似文献   
49.
道德信仰的演变既表现为共时态的亢进律、波动律、蜕变律,又表现为历时态的崇拜、服从、自由。两交织使道德信仰的演变呈现出复杂性。  相似文献   
50.
曲世宇 《法音》2003,(7):42-45
一、什么是业业果思想是佛教整个因果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俱舍论》中说,世界的种种差别都是由于业的作用而产生的。佛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特殊的原因和必然的结果,所谓有果必有因。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是因果的存在,客观事物如此,主体生命也不例外,这就是现在人最不能理解的业果轮回。为什么有人聪明绝顶?而有人却愚笨有加?为什么有人大富大贵?而有人却贫困交迫?为什么有人在孩提时代就表现出艺术家的天赋?而有人却先天残疾?所有这一切的不平等难道是偶然的吗?佛法认为绝非偶然,这些差异都是由于“业”的不同而产生。既然业的力量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