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定言命令作为人的意志的最高原则,首先预设人具有认识、情感以及欲求这三种能力;其次预设低级欲求能力和高级欲求能力的区分。从低级欲求能力出发,人按照以偏好为基础的准则行动,从高级欲求能力出发,定言命令对这些准则进行检验,要求这些准则具有普遍的立法形式。敬重感标志着高级欲求能力的存在,广义的道德感有识别道德情境和直接驱动性的作用。人追求自身的幸福和自由,希望不受他人的阻碍,在道德法则的范围内,做想做的任何事情。然而,特定的激情和情欲会导致人丧失自我,这种丧失是在实践上最大的恶。由此,作者论证:自我拥有是康德实践哲学中最核心的概念,尽管康德在其生前公开出版的著作中尚未明确地提到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42.
视角转换中的社会可靠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可靠主义(reliabilism)是当代知识论的常见策略。它强调信念形成过程、方法或心理能力、心理机制等要素的利真性(truth-conduciveness),试图根据过程的"利真性"来解释知识与确证,并由过程可靠论扩展为"可靠标识的理论"。传统过程可靠论中的认识主体基本未涉及社会性,只强调理  相似文献   
143.
袁经文 《法音》2012,(7):7-12
唯识学作为佛教难治之学,是佛教义理的充分诠显和经教思想的根本依托。唯识学常被学界视为触及和揭示了哲学上有关认识论的诸多范畴和繁富义深问题的学理。唯识学对佛教内涵所具有的囊括性和表述的精致性,成为其最有待认识的重要方面和特征;因为唯识学常被学界误解为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产物,其实,小乘"阿含部"经典就有隐  相似文献   
144.
荀学通过“道德之合”、“天人之合”与“知行之合”对其二元认识论致思模式进行深层论证,提出与传统儒家思孟学派显著不同的个体道德认识理论.其理论特色在于不局限于从人性论的角度来探讨个体道德认识,而是将逻辑论、人性论和宇宙论有机地融入认识论中,使其具备更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45.
听说《金陵十三钗》引起很多议论,便一个人去看了,出来时已过午夜。独自走在回家的寒夜里,一种温暖的感觉洋溢在心头上,这种感觉尽管说不好,但可以肯定,由于它的存在,气愤和悲伤没有淹没我,这种感觉使我意识到,人们最不愿回首的1937年冬天的南京,  相似文献   
146.
辞世教育在于提升临终者生命的意义与品质。通过辞世教育使人们坦然面对死亡这个不可避免的人生课题,而死亡又是各类宗教最关注的内容,各宗教都有对死亡奥秘的深入诠释,对死后世界的详尽描述。宗教在辞世教育方面具有其独特性,辞世教育可以借鉴宗教智慧。  相似文献   
147.
人是一种承担着有死性的存在物,一切从人出发并为了人的事业都必须在“人固有一死”的背景中进行.首先阐述了死亡对于医学的背景意义:死亡是人类面临的客观的、必要的限制,关于死亡的立场对于医学具有源始性与优先性,最后从三个方面揭示了当代医学对于死亡的立场:遗忘.  相似文献   
148.
各位朵斯提:赛俩目! 在安拉的佑助之下,我们今天共聚在尊贵的阿拉法特。此时此刻,我们心情激动,感慨万千。我们应安拉的召唤而来,带着一颗虔诚敬畏、悔过自新的心而来。而我们的养主对敬畏者的许约是美好善良的结局,是来自安拉的喜悦和宽恕,得享永恒而美满的乐园。  相似文献   
149.
黄幸平 《天风》2013,(12):22-23
圣经是神所默示的话语,这是一本为人类而写的书,它的存在是人类所经历的最大福利,为了让人类认识上帝并得到神圣智慧。圣经是基督徒信仰与生活的准则,是我们灵性生命的粮食。圣经被称为“书中之书”、“天下之大经”,世界闻名的作家狄更斯说:  相似文献   
150.
海波 《中国宗教》2014,(6):48-49
中国传统文化受儒家“重生轻死”观念的影响颇深,高扬生命的大旗,却缺乏对死亡的关怀。尽管现代社会对“死亡尊严”、“死亡权利”的呼唤目渐高涨,人们也已经开始探讨诸如安乐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