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7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积极情绪研究的发展情况研究,分析积极情绪与认知、心理弹性的关系,及当前教学实践中对积极情绪的关注,综合研究现状,发现不足,并对积极情绪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2.
浪子的故事     
孙恩召 《天风》2010,(7):48-48
你在哪里?--父亲的心声 孩子,我了解你的躁闷,你想带上梦想出去放飞,找一片属于你的天地,以为那里有你可以倾诉的知己。我知道外面的世界有风雨,但我总是尊重你的选择,容许你有暂时失败的经历。  相似文献   
983.
欲望与快感     
德勒兹区分了自己的"欲望"概念与福柯的"快感"概念,从而划清了他们的思想界线.就权力装置而论,福柯在《监视与惩罚》中指出,欲望装配与压抑使事物标准化也使我们遵守纪律:德勒兹则认为它们将事物译成电码且再度疆域化.德勒兹提出"快感何以激活一些反权力?福柯何以构思这个快感概念?"这两个问题,认为关键在于福柯赋予了力量关系、真理、快感以全新意义.福柯的基本观念是,权力装置与身体具有直接而正面的关系,德勒兹则指出,权力装置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把组织强加到了身体上.  相似文献   
984.
位于文登市境内的昆嵛山,又名姑余山,俗有“仙山之祖”的美称。按《仙经》云:姑余山因麻姑曾于此山修道升天,有余址尚存,因以得名。所以人们都说昆嵛山是神仙聚会的地方。究竟此山如何美丽,仙气如何盛旺,十九岁的邱处机暗暗下了决心,非去不可。公元1167年秋天,他告别故乡,奔宁海而来了。一路上,人们告诉他,昆嵛山是再美不过的,自从盘古开天地,没有那一个山能够如此秀丽;昆嵛山又是再高不过的,所以凡夫俗子是上不去的。“年轻人啊!你是不是去观赏景致?”一位老人问到。邱处机说:“栖霞山多,只能藏龙卧虎,昆嵛山高,才隐神仙。我是来这里问道修行的啊!”  相似文献   
985.
986.
苏峻 《世界哲学》2020,(1):64-72
亚里士多德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如果X能够独立于Y而存在,而Y不能独立于X存在,那么X便“在实体上优先于”Y。本文充分考查亚里士多德关于此话题的种种论述,旨在指出主流观点的不足。根据本文的解读,如果X解释了Y的“存在”或者Y的“本质”,而Y不能解释X的“存在”或者X的“本质”,那么X便“在实体上优先于”Y。与主流观点相对照,本文的解读有如下特点:主流观点是“非解释性的”,即,X并不解释Y的“存在”;而本文的解读是“解释性的”,即,X解释了Y的“存在”或者Y的“本质”。  相似文献   
987.
著名的医学家、哲学家Hippocrates在公元前4世纪就指出:医生的责任仅在于促进疾病的自然康复过程,而非阻拦这个过程.患者得以治愈的根据是患者自身存在的康复能力;医生首先必须清楚:自己所治疗的对象是人,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活在社会上的人,而不是被修理的物件.医生能够做到的只是为患者创造或提供一定的有利于康复的条件.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骨科专家Ilizarov发现了张力-应力法则,并因此创造出的牵拉再生、自然重建技术,正是很好地诠释了Hippocrates的思想.  相似文献   
988.
《学海》2019,(4)
社会存在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但关于马克思是如何界定社会存在的,学界研究看法不一,既有把社会存在归为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等实体,也有把社会存在视为人的感性活动的抽象产物。实际上,随着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和深化,他在德法《资本论》第一卷中斟酌使用的是"社会定在"的哲学范畴,明确在现代商品社会中诞生的、具有价值对象性的商品才是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的社会存在。这反映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社会存在,并不是传统哲学解释框架中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等物质存在,而是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下、非实体性的人类实践活动的构建结果。是"社会定在"而非抽象的社会存在,更能凸显历史唯物主义在物的存在方式问题上超越唯心主义和直观唯物主义的本质质点。  相似文献   
989.
当黑格尔撰写其划时代的普遍史时 ,他几乎毫不怀疑“历史”属于某些人而非其他人。这不仅仅是说欧洲人已经举起历史命运的火炬。正如黑格尔所看到的 ,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和非洲人都缺少历史。由于没有具体表现集体意识的文字材料 ,他们仍然是“没有历史的民族” ,并且在更伟大的关于精神进化的叙述里 ,他们使自己消失或同化在日益崛起的西方中。今天 ,非殖民化已经使得黑格尔这番话显得既难以置信又不诱人。“没有历史”的民族已被征服、殖民并被剥削 ,但他们并未从历史中消失也没有变成欧洲人。一批文化学、比较文学、人种学、文化人类学及其…  相似文献   
990.
徐选国 《学海》2023,(1):177-187+216
社会结构转型与现代化进程催生了中国社会工作的恢复重建与快速发展,近30年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形成了以本土化为根本任务的发展逻辑。深入反思社会工作本土化这一命题发现,我们在移植和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忽视了中西不平等的现代化脉络下知识移植对中国社会工作主体性关切的阙如,导致其陷入狭隘本土化与以他者为中心的本土化双重陷阱之中。本文尝试从“现代化-主体性”框架理解社会工作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实践特征,阐释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缺乏知识自主性的结构性根源,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分析构建中国社会工作主体性的时空条件,从主体性角度阐释以“中国社会工作”为整体叙事的话语体系重构框架,并从哲学基础、伦理体系、理论体系、方法体系等维度提出中国社会工作知识再生产的多重路径,以为全球治理贡献社会工作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