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7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小时候,我喜欢吃鱼。每一次,跑出三里地和几个伙伴到芦山江水库捉鱼。有时候,抬起头来,看那河岸的村庄,我总是抱着向往的心情。那里的人们可以一年四季吃到鲜美的淡水鱼。他们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日子。  相似文献   
62.
人在路上     
第一次使用专业相机的时候,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夏日正午。太阳无所顾忌地直射而下,丝毫不怜惜血肉之躯的人们。脸被晒得发烫,汗水沿着鬟角的发丝滴落,兴奋的心情终于被消磨殆尽,便只想着快点拍完交差.然后逃离这个炙热的烤炉。  相似文献   
63.
采用中庸思想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中庸工作重塑概念,并应用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检验其构思效度。在288名医务人员中探索中庸工作重塑的结构,在178名医务人员中验证结构,并探讨中庸工作重塑在工作要求或工作资源与工作投入及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发现,中庸工作重塑是由个体取向和群体取向构成的两维结构的工作重塑。其中,在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压力机制中,人们通过工作重塑来降低工作要求引致的工作倦怠,促进工作投入;而在其激励机制中,人们通过工作重塑会增强工作资源的激励作用,促进工作投入。  相似文献   
64.
矛盾在哪里     
傍晚,一位老行脚僧人坐在树林边休息,观夕阳落山,听鸟雀归林。忽然,路前方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抬眼望去,只见一个满脸杀气的汉子怀揣利刀匆匆走来。  相似文献   
65.
正写下这个题目,忽然发现,它其实是有一点点歧义的。"留下",既有接受的意思,给自己;又有付出的成份,给别人。因价值观的不同,理解也大相径庭。留下什么?取舍之间,有人生不同的目的、价值和意义在里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生短暂,不过南柯一梦!但生而为人,只要一息尚存,就会不停地奔波、打拼、积累,试图为自己渺小的人生构筑一座尽可能雄伟的摩天大厦。或流芳百世,或名垂千古,或长命百岁,或家财万贯,或相爱永久……不论是为别人留下什么,抑  相似文献   
66.
很久以前,泰国有个叫奈哈松的人,一心想成为大富翁。他觉得成为富翁的捷径便是学会炼金之术,于是他把全部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都用在炼金术的实验中了。5年后他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家中变得一贫如洗,连饭都吃不上了。  相似文献   
67.
《法音》2014,(10)
正尊敬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尊敬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秘书长泰阿利先生,尊敬的诸山长老、各位法师、各位居士:我谨代表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和美国佛教青年会对"世佛联"第27届会员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表示诚挚的祝贺和衷心的赞叹。27届世佛联会员大会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有两大要素:一、本次会议决定在法门寺举行其意义深远,法门寺供奉着佛陀的指骨舍利,充分证明了佛陀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他出生在人间,说法在人间,涅槃也在人间。  相似文献   
68.
<正>2019年4月26~28日,全国第五届情绪与健康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在信阳师范学院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心理学会情绪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省心理学会、深圳市心理学会承办。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中科院心理所所长傅小兰,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情绪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红,河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中国心理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罗劲,深圳大学教授罗跃嘉,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永  相似文献   
69.
2020年最后一天,郭永玉教授应《心理新青年》网络平台的邀请,接受了两个小时的访谈。他介绍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强调了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回顾了他先后在华中师大、南京师大、武汉大学和在国外的求学过程,认为心理学史、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虽然是其所涉及的看上去跨度很大的三个学科,但有一种线索贯穿始终,那就是人性问题。郭教授还谈到人格心理学的分化与整合问题,结合社会阶层研究讨论了心理学促进社会治理的途径,强调了心理学的社会科学属性和使命,认为既要重视学术服务社会特别是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又要保持学术研究的独立性。最后,他对青年一代学者提出了治学的建议,希望青年学人要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大格局,做出无愧于时代要求和自我理想的新贡献。访谈全文经《心理新青年》授权《心理学探新》发表,特向《心理新青年》编辑部的所有同事们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70.
清晨甘露     
司布真  李肇琳 《天风》1994,(1):11-12
司布真(1834—1892),老一辈弟兄姊妹可能熟悉这一个名字。他是19世纪英国著名布道家和奋兴家。神用着他在那个时代复兴了成千上万的人,而藉着他所留下来的大量文字,又给后世人们以很多帮助和造就。《清晨甘露》是司布真的一本灵修名著,他写作本书的用意是提醒人们注重清晨的灵修。他在原书的序中说:“热心爱主的人很重视早晨的灵修,他们有一条规则:没有见神的面,决不见人的面。百花的芬芳是大地献给造物主的香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