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汉字词的正字法深度与阅读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采用命名任务探讨了正字法深度对汉字词读音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1)正字法深度对汉字词的读音时间有重要影响。对于高频字,汉字的读音反应时的顺序(由快到慢)是规则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和不规则形声字,但规则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只有规则形声字与不规则形声字之间差异显著。但在低频时,规则形声字与会意字、不规则的形声字,象形字与不规则的形声字的读音反应时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与单音词相比,多音词的反应时间长,多音词的优势反应与非优势反应的读音时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3)高频时,多音双字词与单音双字词差异不显著,低频时双音双字词与单音双字词差异显著,从而显示了语境与词频的双重影响。整个研究表明,对于表意的汉字而言,正字法深度也是存在的,并对汉字词的读音时间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不同部件特点的汉字材料考察在汉字部件水平的重复知盲效应。实验1探究在一组刺激序列中,当两个关键刺激R1和R2的相同部件在不同位置时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实验1结果表明,不同条件的重复知盲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但其中两个关键字中相同部件的位置相同时与部件位置不同时之间的重复知盲效应无显著差异,这表明部件位置对重复知盲现象无显著影响。实验2探究当关键刺激R1和R2为部件包含关系时的重复知盲效应。实验2结果表明,当一个关键刺激为独体字,且是另一个关键刺激的部件时存在重复知盲效应,其效应的大小会受到具有包含关系的两个关键字(合体字和独体字)在刺激序列中出现顺序的影响,当第二个关键刺激为独体字时的重复知盲效应要显著强于第二个关键刺激为合体字条件。研究结论是不同的汉字部件特点会影响重复之盲效应,这表明重复知盲现象很可能发生在在线的知觉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汉字为实验材料,自变量为汉字正字法笔画家族大小,采用延迟反应的同一字判断任务,记录并研究大学生被试对刺激字的脑电(EEG)。本文对笔画家族的定义是,通过改变1~5笔笔画得到刺激字的正字法家族成员,改变的笔画不构成部件。脑电结果显示:大家族刺激字比小家族刺激字诱发更负的N400和N250成分、更低的P200,其中N400的结果与基于交互激活模型的二阶段理论的预期一致。 相似文献
14.
以起始掩蔽启动效应(the Masked Onset Priming Effect, 简称MOP效应)为研究背景, 通过3个实验, 考察了语音和字形在MOP效应产生中的作用, 以及在汉语单字词产生中语音、字形启动的位置效应。实验1表明, 在汉语单字词的产生中, 语音启动的位置效应显著, 声母启动的效应量显著大于韵母启动的效应量, 与拼音文字研究得到的MOP效应类似, 说明在MOP效应中至少包含有语音效应。汉字单字词语音编码的最小单位是音位, 而且具有从左到右序列加工的特点, 支持言语产生的“音节临时形成论”。实验2表明, 与目标字左、右部件相同的启动刺激均能促进掩蔽启动范式中的命名反应, 被试对与启动字的右部件相同的目标字的反应显著快于对与启动字的左部件相同的目标字的反应, 与起始掩蔽启动效应的假设相反, 说明在MOP效应中不包含有字形的作用, 却发现了汉字单字词特有的命名的字形位置效应:右部件启动的效应量大于左部件启动的效应量。实验3采用图-词干扰范式对汉字左、右部件的启动效应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仍然发现汉字右部件启动的效应量显著大于汉字左部件启动的效应量。整个研究表明, MOP效应是单纯的语音效应, 并不包含有字形的作用; MOP效应产生于言语产生中的语音编码阶段, 支持言语计划理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考察汉语学龄前儿童正字法意识的发展情况。在某中等城市一所幼儿园随机选择4岁、5岁、6岁三个年龄段的儿童各31、37、34名。实验一使用汉字、韩文和日文(平假名)作为实验材料探查学龄前儿童的汉字特异性意识;实验二使用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真字、假字和非字考察学龄前儿童的部件位置意识。实验结果显示:(1)三组儿童都能区分日文和汉字,5岁左右儿童这种能力达到成熟。4岁儿童不能区分汉字和韩文,直到6岁,辨别汉字和韩文的能力也没有发展成熟。(2)三组儿童都能意识到假字符合正字法规则,但拒绝非字的能力在学前期尚未发展成熟,儿童在学前期不具备部件位置意识;6岁儿童更容易拒绝上下部件位置颠倒的非字。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汉语阅读障碍的加工缺陷进行探讨,期望有助于揭示语言加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阅读障碍的成因,并可为后期的干预提供帮助。研究采用改编的言语认知测验对阅读水平匹配组与阅读障碍组和生理年龄匹配组进行比较后发现,阅读障碍组在语音意识和正字法加工任务上的成绩均明显差于生理年龄控制组和阅读水平匹配组;阅读障碍组在快速命名和语音记忆任务上的成绩不如生理年龄匹配组,仅达到阅读水平匹配组水平。因此,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语音意识和正字法加工缺陷,这两种缺陷可能是阅读障碍儿童面临的最主要的两大缺陷;阅读障碍儿童在快速命名和语音记忆上的不足可能是发展迟滞所致。同时,大多数的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存在不止一种的认知缺陷。阅读障碍儿童在语音意识和正字法加工上存在缺陷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正字法相似的汉字作为实验材料考察了RSVP任务中的RB效应的加工水平。研究发现:(1)RB效应不仅出现在重复字中,而且也出现在正字法相似字中,但其强度弱于重复字中的RB效应;(!)在正字法相似的汉字加工中.由于加工相似字的识别错误发生在语义加工之前的阶段.因此.RB效应的产生点可能出现在记忆加工之前的知觉阶段。 相似文献
18.
19.
正字法家族效应是指正字法邻近词越多, 家族越大, 单词识别越快的一种现象。一般使用词汇判断、语义分类任务、快速命名等实验范式研究。影响家族效应的因素有家族词的频率、材料的语言和家族在单词中的位置等。家族效应表现在150~300ms窗口中的早期成分和更大的N400上。家族效应可能与左大脑半球的不同脑区的的语义激活有关, 也可能与中背外侧前额的执行控制功能有关。家族效应的理论模型主要有:多重标准识别模型、交互激活模型和双通路瀑布式模型等。将来的研究可尝试从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20.
以474个幼儿园中、大班和小学一到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70个线条图、位置错误非字、部件错误非字、假字和真字进行字典判断,探讨汉语儿童正字法意识的萌芽、发展及其与识字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汉语儿童正字法意识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学前处于萌芽状态,一年级儿童则已具备了一定的正字法意识,并随着年级增加而不断发展。(2)正字法意识分为多个层次,学前阶段只能发展区分汉字和线条图的基本能力,位置意识和部件意识要在入学后才能逐步发展,并且前者的获得比后者容易。(3)正字法意识的发展要以一定的识字量为基础,阅读能力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与正字法意识的不同层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