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4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陈丰盛 《天风》2021,(2):57-57
自1980年开始,中国教会随着礼拜恢复,逐步有限地恢复了文字事工、神学教育等教会事工.神学教育方面,仅有金陵协和神学院(下称"金陵")开设研究科(硕士与博士),其余则是颁发本科或专科文凭.十余年来,就算不少神学院校被评为高等院校,但除金陵之外,并没有其他神学院校得到硕士学位授予权.因此,我们可以推论中国目前三万多的牧者...  相似文献   
102.
试论侗族大歌的和谐之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侗族大歌在侗族民间音乐中独树一帜,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侗族大歌内容纯洁、音乐形式多样,"和谐之美"是侗族大歌所表现出来的最主要、最突出的审美特征。这种和谐之美既体现了侗家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同时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3.
104.
心有所依     
唐德宗时,沧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贾耽任山南东道(治所在湖北襄阳)节度使。兴元元年(784年),德宗因为避乱,在梁州(今陕西汉中)建立了临时行营。贾耽有事要向德宗奏报,便派行军司马樊泽前往梁州,不料这一去,竟给他带来一个意外的消息。樊泽返回时,贾耽正设酒宴与人饮酒,忽然下属报告有朝廷的紧急文书,他打开一看,诏令樊泽代替贾耽的节度使职务。贾耽看罢,把文书揣到怀中,不动  相似文献   
105.
翁溯利 《天风》2009,(1):57-57
  相似文献   
106.
陈小鲁 《天风》2002,(5):46-47
马丁·路德热爱音乐,是个出色的歌手,在作曲方面也十分在行。无论在故乡、在修道院、还是在德国的其他地方,回荡在他耳边的除了弥撒曲或经文歌以外,就是民歌。因而在如何营造理想的新教圣乐方面,路德无疑是从民歌那里受到莫大的启发。在当时的众多作曲家里,路德给予最高评价的是路德维希·森夫尔(Ludwig Senfl,约1489—  相似文献   
107.
高英 《天风》2003,(3):18-19
据中国基督教妇女事工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 ·全国已按立女牧师378位,其中370位是“文革”后按立的,占女性圣职人员总数97%; ·全国现有女牧师378位,占全国牧师总人数的24%,超过1/5; ·全国已按立女长老415人,女教师498人,其中绝大多数是近20年来按立的; ·全国现有女性教职人员(还未领受圣职的)有1239人; ·全国18所神学院、校中女教师的比例超过1/3,其中有2位女院长。  相似文献   
108.
住院部3楼右手最靠里的那病房里又传来了那位老人的歌声。与其说是唱,倒不如说是在吼,声嘶力竭,曲不成调。  相似文献   
109.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事化"(Versachlichung)((1))作为社会交往关系中一种必要的对"人格"的错认,其积极目的指向"人格"的真正实现,但在复杂的现实境况中,"事化"作为必要的历史奠基却并不意味着主体性的必然建构。"事化"对主体性建构进行积极奠基的同时也造成对个体人格的"物化",此间张力促使我们进一步追问"事化"之于主体性建构的现实担保问题。中国哲学具有本源性意义的"事",是传统建构人与世界关系的主要方式,阳明心学在对程朱理学"格物"何以担保"成己"的质疑与应对中,尤突出了"事"的内在性特质,为反思上述现代性问题提供了文明论启示。基于不同文明和历史的背景,历史唯物主义之"事化"与阳明心学之"事"有内涵上的巨大差异,但就"事化"或"事"作为主体性建构或"成己"的根本机制而言,二者又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心学尤其自觉追问了"成己"的现实担保问题,为我们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探索阳明心学的现代性意涵及其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0.
根据印欧语系“是”具有是、有、在之义,重新解读了《薄伽梵歌》第二章第十六颂前半,认为它表述了同一律。借助英文名词须加前缀的语法特征,推测古梵文也许也存在着这一语法特征,并利用这一语法特征解读了《金刚经》的三段论,认为它是同一律的扩展形式,佛教的许多哲学概念正是由三段论加以规范,因而《金刚经》成为了佛教的哲学词典。同一律在行动上的应用则是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