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规划谬误是指人们在估计未来任务的完成时间时, 倾向于过度乐观, 低估任务完成时间的一种现象。规划谬误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规划谬误理论和记忆偏差理论。规划谬误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认知因素、动机因素、个体的经验水平、目标任务的性质等。规划谬误的应对策略主要有与过去的经验相联系、从第三人称视角进行估计、任务分解及时间分配。未来的研究主要从规划谬误与策略性误解、乐观偏差、过分自信的关系, 规划谬误的产生根源、规划谬误的跨文化研究、规划谬误的研究范围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2.
创新氛围、创新效能感与团队创新:团队领导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杨  陈云云  王辉 《心理学报》2012,44(2):237-248
在团队层次探讨创新氛围、创新效能感以及团队领导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对51个工作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 团队创新氛围与团队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关系, 而团队创新效能感在这一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同时, 引领创新的团队领导调节了创新效能感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团队领导越倾向于引领创新, 创新效能感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就越强, 经由创新效能感传导的创新氛围对创新绩效的效应也就越大。研究结果深刻揭示了创新氛围、创新效能感、创新领导和团队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3.
采用教师关怀行为问卷、学生学习效能感问卷调查1430名中学生,考察教师关怀行为、学生学习效能感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教师关怀行为的得分高于“3”,达到了3.54;学生的学习效能感的得分也比较高,得分为3.73;(2)教师关怀行为、学生学习效能感和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3)学生学习效能感在教师关怀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值为0.25,并且学习效能感的两个维度中的学习能力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18)大于学习行为效能感(效应值为0.04)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4.
采用希望特质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2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 考察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对其希望的影响, 以及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相关分析显示, 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自我效能感、自尊和希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 自我效能感在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对希望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自尊在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对希望的影响中不起中介作用, 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中学生网络利他行为对希望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5.
从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来探讨网络社会支持和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网络社交效能的中介作用以及自尊的调节作用.采用整群抽样法对4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网龄对网络人际信任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人际信任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网络社交效能在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社会支持通过网络社交效能对网络人际信任的间接效应受到自尊的调节.对高自尊个体而言,网络社交效能起部分中介作用;对低自尊个体而言,网络社交效能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人际信任只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06.
为探究近15年来我国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年代特点,对2001至2015年67篇采用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测量我国大学生(涉及35332名被试)应对方式的研究报告进行了横断历史的元分析。结果表明:(1)近15年来,我国大学生应对方式在“解决问题”“求助”这2个因子上的得分随年代显著上升,总体来说我国大学生愈益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2)男生除“解决问题”、女生除“求助”因子没有显著变化外,其余因子都显著升高,而且应对方式各因子得分的性别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7.
于国庆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8,31(3):614-616
自我控制对个体获得成功和幸福至关重要.自我控制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本研究试图探究自我效能信念和自我控制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内隐效应.研究采用Greenwald 的内隐联结测验(IAT)方法和Inquisit专业软件,设计一个中国汉语的自我控制信念和行为的IAT,以25名大学生为被试.结果为自我效能信念和自我控制行为之间的IAT效应值大于0,p<0.000, 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是自我控制存在内隐效应,自我效能信念和自我控制行为之间有内隐层面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对自我控制机制的研究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水平的教育训练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8.
采取内隐联结测验(IAT),测得100名高中生的内隐攻击性,同时结合问卷对其外显攻击性和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内隐和外显攻击性对消极应对方式均有显著预测效应,但两者与积极应对方式无显著关系;(2)内隐攻击和外显攻击的交互项对应对方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9.
从概念界定角度看控制感研究中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关于“控制感”的研究中,概念界定一直是困扰许多研究者的问题。研究从控制源、自我效能感两个概念出发,阐述控制感概念与两者之间存在区别,包含更多的内容,提出控制感概念界定可以从方向和强度上予以考虑,并将控制感定义为: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影响事件地进行而获得所期望结果的程度,而且这种影响是由个体自己而非外界的因素来决定的。概念的清晰界定对于今后控制感的测量和理论发展有着较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10.
心理韧性儿童的社会能力自我觉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居哲  左志宏  桑标 《心理学报》2011,43(9):1026-1037
旨在考察心理韧性儿童与缺乏心理韧性儿童相比社会能力自我觉知特点, 以探究社会能力自我觉知的心理韧性发展意蕴。利用量表法和内隐联结测验(IAT), 对经由汇聚操作法筛选出的99名心理韧性儿童和176名缺乏心理韧性儿童, 分别测量社会能力外显自我觉知与内隐自我觉知, 并从2个信息源多角度测量其实际社会能力。结果发现:心理韧性儿童比缺乏心理韧性儿童有更高水平的社会能力外显自我觉知, 社会能力自我觉知与心理社会发展功能总体上存在极其显著的正向关联; 心理韧性组儿童自我觉知的社会能力低于其实际社会能力但两者显著正相关, 缺乏心理韧性组儿童自我觉知的社会能力接近于其实际社会能力但两者不存在显著相关, 两组儿童自我觉知的社会能力与实际社会能力之差的差异极其显著; 心理韧性儿童在内隐社会能力自我觉知测验不相容任务与相容任务上反应时之差显著大于缺乏心理韧性儿童。这提示, 外显上谨慎一致的高水平社会能力自我觉知和内隐上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有能力或为心理韧性发展的主体性机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