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道教里“六天”一词最早见于东晋时期的上清、葛氏道诸派经典,真正赋予其含义的却是刘宋时期的天师道。刘宋天师道视“六天”为恶鬼,提出以善神“三天”代替。天师道对“六天”的这种解释,是在道教受到上层阶级的压制而儒家礼教祭祀制度受到重视,以及佛教传入中国这样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形成的。“六天”一词的出现与“三天”以及道教成立前的古代文献中的“九天”观念也有一定的联系。本文围绕这些问题,试图对刘宋时期天师道“六天”说的含义,以及“六天”一词出现的缘由作一个分析。一、刘宋天师道“六天”的含义刘宋天师道经典《三天…  相似文献   
152.
长期以来 ,学界多以基本欲求与非基本欲求来界定天理、人欲。这种界定 ,与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的基本精神不符合 ,也与儒家所向往的理想社会的蓝图以及儒家对生活的态度不符合。本文认为 ,理学家们所讲的天理 ,系指符合封建道德准则和自己等级地位的欲求 ,而与天理对立的人欲 ,则是指违背封建道德准则、超过自己等级地位的非分欲求。  相似文献   
153.
张俊相 《道德与文明》2001,(2):42-46,50
荀子全面地批判和继承了先秦思想家的理欲观,建立了以其宇宙观、人性论为基础的"进则近尽,退则节求","以道制欲"的,充满了辩证意识的理欲观.荀子的理欲观是先秦理欲观发展的顶峰,其中诸多有价值的东西于今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4.
杨晨昕  李雅君 《法音》2023,(5):57-60
相较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和麦积山石窟的闻名于世,被盗凿严重的天龙山石窟长期以来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但2021年初天龙山第8窟“佛首”的回归,使它再度引起了世人和学界的关注。天龙山石窟始凿于东魏丞相高欢“霸府”晋阳城时期(534-550),高欢在此建避暑宫并依山开凿石窟,就此展开天龙山延续一千多年的人文历史。  相似文献   
155.
1叶天士的《幼科要略》叶天士一生忙于诊务,很少有暇亲自著述。其温病理论奠基作《温热论》是其门人顾景之整理老师的笔记所成。其临床医案著作《临证指南医案》收录了叶氏临证原始病案,也是其门人华云岫收集编注而成,是其临床的重要资料。其书后附有《幼科心法》一书,传为叶氏手定。1852年王孟英又将其辑入《温热经纬》,稍加删节,更名《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此后,又经周学海补注增订,辑入《周氏医学丛书二集》,定名为《幼科要略》。2叶天士在儿科临床上温病学思想之运用2.1小儿体质与温病理论的结合:在该书中叶氏首…  相似文献   
156.
许逊信仰小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许逊信仰崇拜作了一些新的有自己见解的考证,考证中发掘了一些新的史料,对许逊崇拜的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57.
徐晓鸿 《天风》2016,(6):24-25
原文:于是我三一分身,景尊弥施诃,戢隐真威,同人出代。 译文:正因如此,我们所信三位一体之一,景教徒所尊崇的弥赛亚,隐藏真神的荣威,如同凡人一样降生到人世间。  相似文献   
158.
梅兰芳和盖叫天,一位是位居“四大名旦”之首的伶界大王,一位是艺高胆大的“江南活武松”,他们两人长达数十年之久的舞台生涯中,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盖叫天十分注重向梅兰芳学习,其实盖叫天不光佩服梅兰芳艺术上的造诣,更佩服梅兰芳的高尚品行,认为梅兰芳“度量大,手面大,也有德”。  相似文献   
159.
人们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巨大的自然灾害时,总有一种无奈和无助之感,这时社会上最易出现各种迷信说法。“天谴”说和“天佑”说可以算是很有代表性的言论。到底如何看待自然灾害,它们与“天谴”和“天佑”有何关系?本方将从历史和文化及无神论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0.
燕良轼  屈卫国 《心理科学》2008,31(6):1427-1430
我国古代应对欲望的学说主要包括:寡欲说、无欲说、除欲说、欲用说、顺欲说、节欲说、导欲说.这些学说之问有些是一致的,有些是对立冲突的,但它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给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