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践 《中国宗教》2022,(6):86-89
中国古代历史上,多元宗教并存, 政教关系稳定,因而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和宗教迫害,与欧洲中世纪相比,基本处于宗教和谐状态。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与国家积极引导各种宗教不断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从严治教是分不开的。从严治教成为国家宗教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政府制定的各种诏敕、律令的引导下,各个宗教逐渐形成了从严治教的清规、戒律,树立了宗教的良好形象,使宗教团体与社会各方面保持了友好关系。其中的历史经验,可以为我们当代加强宗教组织从严治教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不过中国古代毕竟属于君主专制社会,不论是政府管理还是宗教自治,也有很多教训值得我们汲取。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环境伦理学中,生态中心论具有强烈的整体主义诉求。认为,人类只是自然整体中的一个成员和后来者;生态系统的价值具有内在性和优先性;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负有直接的、终极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这些观点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系统整体论理念和复杂性研究对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系统的目的性,整体的价值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胡柏 《天风》2004,(12):12-13
来回应你的问题:中国基督教教会所作出的贡献;教会的目标;教会寻找为中国社会作贡献的特殊方式,这三点在我的访问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4.
铃木成高是京都学派哲学中以创造新的世界史理论为己任的历史学家。他深受西田哲学的影响和刺激,在继承和批判德国历史学家兰克和梅尼克思想的基础上主张超越"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史"创造以日本为中心的"东洋的世界史",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这两种历史观之战。在客观的历史认识与主体的创造意欲之间他最终倾向于后者,从而使得其在历史观上的现代性探讨变成了一种虚幻的主观臆断。  相似文献   
15.
16-17世纪,耶稣会创办了大量学校,不仅为天主教会和世俗政权培养了大量人才,推动了天主教革新运动,而且直接吸引了大量新教徒重返天主教,增强了天主教的社会基础.耶稣会教育在促进天主教复兴、扼制新教传播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近代欧洲新旧教并存的宗教格局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王哲  刘兵 《哲学动态》2008,33(4):101-105
近年来,欧洲教育研究者发现,大学里女生比例正逐年增加.然而,在女性进入知识领域并成为主导的表象之下,不同学科间男女性的比例差异仍十分明显,尤其是在ICT(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女生的比例不升反降.  相似文献   
17.
新的三分体:责任、团结和支援Hans-MartinSass西欧的卫生保健系统长期以来是个例外,往往是公正和有效的社会保障和为所有人提供医疗保健的令人羡慕的范式。这些系统基于贯彻团结原则的义务保险模式。自从1871-1881年由保守的公共政策推动的德意...  相似文献   
18.
论人类中心论的本质——关于生态伦理学论争的一个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学中的人类中心论是一个价值论命题,它与人类沙文主义没有本质区别.人类中心论通常以维护人类利益特别是其长远整体利益自居,以此作为自己的本质,但"维护人类利益"并不是人类中心论的特质,这是它与非人类中心论的共通之处.两者的本质区别并不是由"对人类单方面利益的态度"所决定的,而是由它们对其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的解答所决定的.人类中心论认为人是唯一价值主体,其本质就在于它是一种绝对主体主义.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欧洲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欧洲殖民者从殖民地作为回迁移民返回宗主国的同时,来自殖民地的非欧洲国家移民也大量进入欧洲。  相似文献   
20.
林理玲 《现代哲学》2001,(4):126-128
我国儒道的传统思想与西方工业革命时期以人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观不同,因为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在西方高速发展工业文明时期,我国仍然是以农桑为主的农业经济,这时“靠天吃饭”的思想,还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为此“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的生态伦理思想成了当时社会主流的思想,而“天人合一”是这一思想的主要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