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18篇
  7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31.
宋宜琪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14,46(2):216-226
通过2个实验, 考察了空间隐喻和形状变化对物体内隐时间概念加工的影响。实验1通过对隐含时间关系的词对的语义相关判断发现, 形状变化物体隐含的“先前/后来”的时间概念与“左/右”的空间概念存在着对应关系, 断裂式变化(形状变化大)的物体比渐进式变化(形状变化小)的物体激发了更加明显的时间变化感, 但物体形状变化类型并未明显地影响对词对语义相关判断的速度和准确性。实验2通过对隐含时间关系的物体图片对的语义相关判断发现, 物体形状变化隐含的“先前/后来”的时间概念与“左/右”的空间概念亦存在着对应关系, 而且物体形状变化类型影响对物体图片对语义相关判断的速度和准确性, 被试对渐进式变化物体的语义相关判断显著快于对断裂式变化物体的语义相关判断, 错误率亦低。整个研究表明, 在物体形状变化内隐时间概念的表征中, 既存在着抽象的符号表征, 又存在着具体的形状知觉表征。研究结果支持概念双加工理论的预言。  相似文献   
232.
殷融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14,46(9):1331-1346
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不同水平上考察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 探讨了黑白视知觉对道德认知的影响。实验1a发现, 在词汇选择任务中被试倾向于判断白色希腊文词汇具有道德意义, 判断黑色希腊文词汇具有不道德意义。实验1b通过词性判断任务表明, 当道德词以白色呈现、不道德词以黑色呈现时被试的判断反应更快。实验2显示, 当将道德两难故事呈现在黑色背景上时, 相比于呈现在白色背景上, 被试会在道德评判任务中将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判断为更加不道德。实验3通过情境实验发现, 相比明亮环境, 在黑暗环境中完成实验的被试会更倾向于认为他人会不公正地对待自己。研究证明, 黑白颜色概念与道德概念的隐喻联结存在心理现实性, 黑白颜色刺激知觉会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作用, 且环境的亮度也会影响到人们对道德相关问题的认知判断。  相似文献   
233.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嘉映 《现代哲学》2006,(5):90-102
该文介绍了后期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的看法。其要点是:哲学的核心工作是概念考察;所考察的是自然概念,用以考察的也是自然概念;因此,哲学工作和实证科学是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哲学的目标不是建构理论;哲学的任务是治疗由误解哲学语法所造成的智性扭曲。文章最后粗略讨论了观念和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234.
称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确也表现出东西方的区别。对于中国的称谓说来,有三个特色最为显著。一是自谦自抑。我曾听到一位老学者幽默地说:“五四以前,‘我’字不能随便说,如果谁开口总是‘我’怎样怎样,那就显得有些狂傲。”子女对双亲自称为“不肖”或“不孝”,学生对老师称“不才”、“不学”,下级对上级称“仆”、称“牛马走”。总之,尽量降低自身的地位和价值。这种习惯还有许多表现,如称自己家为敝舍、寒舍、茅舍,称自己的孩子为“犬子”,称自己的妻子为“糟糠”,如此等等,都表现出自我贬抑的文化心态,与西方称谓中的自我意识形成很大反差。  相似文献   
235.
2003-2004年,中国学术理论界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和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这对于中国心理学这门在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交合点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边缘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两年间发表的心理学论文和出版的心理学著作中,有些心理学学者针对近年来中国心理学基本上按照西方心理学的模式发展的倾向,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心理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发展观和方法论指导原则,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在心理学哲学基本理论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有现实意义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236.
道德判断形成的机制一直存在争议,许多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来探索诸因素对道德判断的影响,这有助于理清不同因素的作用,但却难以构建道德判断形成的理论框架。文章系统性地回顾和总结了道德判断形成的五个经典理论模型及其相关理论,并结合实证研究的成果梳理了道德判断形成中理性、情绪、认知、直觉和推理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构建了以直觉和推理为基本路径,基于规则的认知和情绪为调节因素的道德判断形成的理论框架。现有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在该框架下均可以的得到较好的解释。同时,根据该框架,建议未来的实证研究中应当注重对影响因素的分类以及对实验情景的控制。  相似文献   
237.
关于美德伦理学是否具有理论上的独立性,是否可以归于以往规范伦理学(如功利主义美德论、义务论的美德论),哲学界一直存有争论。美德伦理学有自己的基本概念,即各种具体的美德概念。美德伦理学对基本概念以及概念还原主义的应用不是严格欧几里得式的机械应用,而是一种类似关联结构式的概念推理应用。以美德概念为基本概念的美德伦理学具有理论独立性,具有与以往规范伦理学理论抗衡的能力。  相似文献   
238.
随着组织所处环境的深刻变化, 如何促进管理者更加积极地表现出授权行为, 成为领导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议题。现有围绕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研究存在理论基础薄弱、“以领导者为中心”倾向突出等不足, 导致其未能很好地解答现实议题。因此, 以目标理论为视角, 并整合性地考察领导者和下属的作用, 以工作团队为研究情境, 对领导授权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探讨。首先, 通过多案例研究, 探索出促进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目标融合类型及其作用过程, 构建出领导授权行为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 其次, 将收集纵向的团队主管下属对子数据, 明确这些目标融合关系对领导授权行为的影响效应; 最后, 将通过进一步数据收集, 对提出的领导授权行为形成机制模型进行整体验证。这将拓宽并加深对领导授权行为形成机制的认识, 从而更好地把握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规律, 并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开展与此相关的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239.
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道德概念具身隐喻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文献检索和筛选, 共有65篇文献153个独立样本符合元分析标准( N = 8659)。元分析结果显示, 道德概念具身隐喻的始源域与目标域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r = 0.34); 调节效应检验表明, 道德概念具身隐喻受文化背景和隐喻维度的影响, 但不受隐喻映射方向、研究范式和感觉通道的影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道德概念具身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 并且受文化背景和隐喻维度的调节, 具体而言, 东方文化背景下个体的道德概念具身隐喻更强, 道德概念与空间维度和大小维度的隐喻联结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240.
文章从具身隐喻的角度, 探讨了软硬触觉经验与男女性别角色认知的交互影响。实验1采用行为实验法, 考察了软硬的触觉经验对性别分类的影响; 实验2采用内隐联想范式, 探讨了男女性别角色词的加工能否激活软硬的隐喻表征; 实验3通过概念启动和知觉判断任务, 考察了性别角色词的概念加工对物体软硬知觉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社会性别分类表征和社会性别角色表征可通过软硬进行隐喻表征; (2)性别角色词概念的加工会影响物体软硬知觉的判断, 认知判断存在具身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