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报载一则短文:《在德国,不做贼也心虚》。大意是说,作者前两年在德国打工,租了一间房子。有一天,邻居罗拉夫人敲开他的门,说要到法国旅游一个月,请小伙子帮忙照看一下她养的热带鱼。说着就把房门的钥匙交给了他。  相似文献   
232.
旅游资源是安顺市的优势资源。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事业中,如何不失时机地抓好这一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是全市各族人民十分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3.
旅游业将在西部开发中扮演重要角色 ,而宗教旅游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一般对如何开发佛教和道教旅游探讨较多 ,本文则指出四川的天主教堂也有积极的利用和开发价值 ,并从其历史、现状、教堂建筑和可能争取的游客概况等方面加以论证 ,提出了一些前期所需要做的工作和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34.
五台山是我省旅游的“龙头”,其庙宇之多、之古老,名扬中外,享有五岳回来不看山,黄山回来不看岳,五台山回来不看庙之美称。五台山高大雄伟,苍松翠柏,泉水溪流,清净幽雅,白云、蓝天和时时呈现的“佛光”,虽不及黄山的云海和奇峰,但地势开阔,五个台顶挺拔云间,红墙黄瓦的寺院点缀在山峰深谷之中,不似黄山胜似黄山!  相似文献   
235.
主要从大美青海旅游品牌形象设计入手,对大美青海旅游品牌的视觉形象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对相关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的分析研究,找出大美青海旅游品牌宣传的不足之处,从而为大美青海旅游品牌持续快速的发展找到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236.
岁末年关之际,笔者在一次活动中有幸应邀前往中国西南中缅边陲一游。这是笔者首次跨出国门,由于职业的敏感性,以一个旅游新闻记者的眼光,把此行所见所闻记录于纸。  相似文献   
237.
施秉县是我省对外开放的甲级县,又是国家级旅游名胜风景区,全国电气化县,省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施秉县以其杉木河“天下第一漂”闻名中外,世纪之交向世界亮出“中国漂城”品牌,更使施秉名扬八方。  相似文献   
238.
随着现代经济、技术、信息的不断进步和现代旅游事业的高速发展,旅游市场的竞争已从单一的旅游产品竞争变为多元化的手段竞争、方式竞争、智力竞争。而宣传就是一个旅游区向外推销自己,让游客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条途径,不仅可以稳定老客户,还可以说服既定开发目标市场中原先不了解甚至不认识本旅游区的新客人,取得他们的信赖,创造需求,引导消费,从而达到拓宽客源市场,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创造旅游市场中竞争优势的目的。近年来,我们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就十分注重选用各种媒体,扩展旅游宣传促销立  相似文献   
239.
近年来,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乡村农家乐根植于农村,主要服务于城市人群,成为近年来乡村建设的热点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乡村农庄发展后劲不足,建设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现以四川成都三圣乡大榆农家乐为例,通过统筹消费者需求和当地具体情况,以使相关人员更好地通过艺术设计改造旧有建筑外貌及周边环境,并新建娱乐设施以建设新时代多功能的农家乐,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将艺术设计融入乡村民居建设,有利于农庄吸引游客,增加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40.
马丽卿 《学海》2005,(4):122-126
旅游作为人类文化的创造物,其文化因子深深地根植于旅游者的心灵、凝固于旅游者的血脉,成为调适行为规范和自我塑造的理想和目标。本文以文化学功能理论的观点,研究旅游的心理潜意识,从游的超越解脱功能、游的自我转换历程、游的自我升华途径和游的“在与不在”的超然状态等文化心理现象探究旅游心理文化机制的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