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严复,作为东方的思想家,翻译家,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三原则。而皮特·法瑟特,是一位西方的语言学家,在翻译理论方面,他从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意识形态决定论”。本文通过对二者的翻译观进行比较,从意识形态与翻译,和“信”,两个方面论述了二者翻译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2.
1946年我在吉林省梨树县读小学六年级时,得先父玉清公之方外好友、全真龙门派十七代传人华教行(亦名教兴)道长之垂青,传授我道门的入手功  相似文献   
203.
火蛇与铜蛇     
陈志华 《天风》2010,(2):37-37
以色列人在旷野的行程中屡发怨言,招致神怒,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最为严重且为人熟知的一次可能是记载于《民数记》21章中,“百姓因这路难行,心中甚是烦躁,就怨精神和摩西,说:“你们为什么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死在旷野呢?这里没有粮,没有水,我们的心厌恶这淡薄的食物。”其结果就是火蛇进入以色列营中,咬死很多人,在百姓悔改的哀求声中,  相似文献   
204.
休谟式的信念—欲望模型仍是道德动机理论的主流。在当代哲学中,理性主义的反休谟主义者宣称信念自身足以使人产生行动的动机,因此欲望不是必要的;而情感主义的反休谟主义者则宣称只有欲望或情感才能解释一个人的行动。第三种反休谟主义者既同意休谟主义的观点,认为信念和欲望都是为解释一个人的行动所必需的,同时又不同意休谟主义,认为信念和欲望并不是两个相互分离的心灵状态,相反它们构成了一个称作"信欲"的单一心灵状态。迈克尔·斯洛特是第三种反休谟主义者的代表,其信欲概念对道德动机问题的讨论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亦有其局限性;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及"知行合一"思想为克服斯洛特观点的局限性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205.
《百喻经》中的佛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喻经》成书于公元 1 50年之前大乘佛教产生初期。它以生动活泼的故事作比喻 ,阐述了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苦、集、灭、道等四谛和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寂静等三法印及大乘佛教的缘起性空、八不中道和八识理论 ,从而调和了小乘和大乘的矛盾及大乘中中观学派与瑜伽行派的矛盾 ,使佛教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6.
赵鑫 《天风》2015,(4):49-50
亚他那修,古亚历山大城杰出的主教,公元4世纪伟大的神学家,东方教会的伟大教父,《尼西亚信经》忠实的捍卫者。亚他那修,古亚历山大城杰出的主教,公元4世纪伟大的神学家,东方教会的伟大教父,《尼西亚信经》忠实的捍卫者。亚他那修,296-298年间出生于亚历山大城一个富裕的家庭,父母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亚他那修从小接受希腊式的传统教育,从他的著作里我们可以发现希腊文化对他的影响。亚他那修少年时便聪慧过人,被亚历山大主教看中,着重  相似文献   
207.
魏衍华 《管子学刊》2016,(2):101-105
由于元明清时期民间文学的渲染,诸葛亮的儒者身份受到不少学者的质疑,认为是后世"圣化""伟儒""褒扬"的结果。通过梳理魏晋时期相关文献,发现诸葛亮的儒者身份根本无需后世的"诠释"与"造神"。诸葛亮本人的学问尽管非常驳杂,但其处世哲学无疑彰显出儒家"自我而作"与"自强不息"、"择木而栖"与"待价而沽"等品格,并建立"泽及百世"的功业。即使没有后世的推崇与赞誉,诸葛亮也必然是魏晋时期践履儒家哲学精神的地道儒者。  相似文献   
208.
弥勒信仰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现就国内外弥勒信仰研究成果与现状作一分类说明,进而指出弥勒信仰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对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9.
日本对伊斯兰世界产生兴趣肇始于明治初期.随着国力日渐强盛,日本遂萌生侵略他国的野心,其研究着眼点亦随政治而变.日本的伊斯兰研究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昭和十年代(1935~1945),第二个高峰期则在“石油危机”爆发后出现.两者都是应时代的某种需求而诞生,政治与经济意味浓厚.虽然依旧无法完全摆脱政治的束缚,但是战后的日本伊斯兰研究在方法上呈现多样化的发展,不再局限于某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10.
《天风》1994,(12):48-49
各地建堂简讯 ○在新疆库车县的西郊戈壁边缘处,有一个近百人的聚会点,这里的弟兄姊妹十多年来苦于无固定聚会场所,曾五迁聚会点。靠着主的带领和信徒们的美好见证,周围的群众对基督教有了理解、产生了好感,当地领导也给予了帮助,教会终于得到了建堂的地皮、木料。弟兄姊妹们自力更生,并得到邻近地区兄弟教会的资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