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0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从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看,当代经济伦理问题的高度复杂性要求学科化的研究,其研究重心集中于公共领域,关注点在于企业制度与经营的层次.从当代经济伦理研究的兴起看,韦伯提出了经济伦理的概念,但当代西方学科化的经济伦理研究另有缘起.后者发轫于美国,而后欧洲和日本的学科化研究相继启动;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差异,三者的理论特点有别.通过对照,可以启发我们思考三方面的问题:对经济伦理学学科史的理解问题,中国经济伦理学的自身理论构建及其现实针对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2.
作者认为民族性和跨国性层面是理解越南北部苗族人皈依基督新教的关键.作者通过苗族皈依的案例验证宗教的跨国性,说明这种传教的影响是双向的,即很多越南苗族人信仰的改变不仅仅改变了他们的风俗,而且苗族传教士的主观思维也因此发生了改变.作者进一步将特存于越南苗族流散群体中的福音传教活动以及普存于亚洲的福音传教活动概念化为“信仰与现代性植入”的某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3.
高飞  蔡厚德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7):1200-1212
胼胝体是哺乳动物脑内最大的白质结构,不仅可以在大脑两半球间传递信息,也能调节半球间的相互作用,“抑制模型”和“兴奋模型”是当前解释胼胝体调节机制的主要模型.前者假设,胼胝体对半球间的信息传递起抑制作用,表现为优势半球的功能增强,非优势半球的活动抑制,因而可以提高半球加工的独立性和功能不对称性;后者则认为,胼胝体对半球间信息传递起促进作用,导致两半球同时性活动,并增强其功能连接性,因而可以降低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有利于半球间的信息共享与功能整合.近期的研究显示,胼胝体并不是一个结构与功能的单一体,而是包含了在空间与时间上既分离又互动的多通道信息加工复合体.抑制与兴奋信息可以通过胼胝体的不同空间通道以不同的速度在半球间进行传递,并受到任务计算类型与复杂性的调节,因此,胼胝体的抑制与兴奋的协同可以调节两半球的动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4.
类属性思维(stereotypes)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对群体区别正确反映的类属信仰.类属性思维比我们一般假想的更为复杂.首先,我们在本论文中探讨了在立体性的类属性思维EPA理论框架之下的多维度,即类属性思维的三维度:评估、激活和准确度.同时还特别讨论了类属性思维与具体集体共识的表征特点的图腾信仰之间的密切关系.其次,对于作为人类信仰一部分的类属性思维准确性莫衷一是的研究,我们进行了全面综述,并且本文还仔细考查文化类属性思维,个体类属性思维,个体与群体的判断,准确性评判的标准,和原分析的数据等等,同时进一步表明类属性思维和客观现实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最后,我们指出类属性思维对解释群体和民族的区别非常重要,特别是人的感知的实质性寓于实在的客观群体本身(“感知的同一性”).我们认为,类属性思维的过程,对于高度的实体性和感知的实质性的群体来说,具有深刻影响,况且群体或部落(民族)的图腾也是其群体或民族的实体性的外在表现.尽管我们不可能解决同类属性思维的过程有关的所有争论,但我们所强调的观点是:类属性思维是人类相互影响和生存的有效类属性识别.  相似文献   
145.
环境保护成为经济伦理的重要价值,需要借助于一些条件.第一,作为经济发展基本前提的环境保护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才能进入经济伦理;第二,经济伦理需要在可持续伦理、责任伦理、制度伦理的支持下,才能把环境保护纳入价值系统之中;第三,尊重自然的限度、善待生命、走循环经济之路、追求经济—环境效益等具体要求,是环境保护进入经济伦理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6.
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张文新  林崇德 《心理学报》1999,32(4):418-427
采用经过标准化处理的观点采择故事对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二、四、六年级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进行测量,利用录像观察技术和同伴评定法分别测定幼儿园大班和小学儿童的同伴社会互动经验,考察儿童社会观点采择的发展及其与同伴互动经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幼儿园大班儿童在准确采择他人观点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6-10岁为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10岁左右的小学儿童能够根据有关事件信息准确推断他人的观  相似文献   
147.
智力研究发展到现在,正在进行着一场认知革命,但无论智力研究采用何种方法和理论,都只能是间接研究。所以在《认知过程的评估--智力的PASS模型》一书中出现了“木筏”这一比喻。通过对“木筏”比喻的分析可以看出,跨越智力之河中的“木筏”是智力理论、方法和技术,通过比喻可以使我们明确一点:真正的智力在彼岸,它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只能对其进行间接研究,而“木筏”代表的智力理论、方法和技术则是一种研究智力的手段,虽然“木筏”不是智力,但他们能起中介作用,通过这些“木筏”我们正在一次次接近智力。  相似文献   
148.
任何关于人的理论都有自己理想的人的价值形象。它既是观察和评价现实生活的标准,也是实践活动所追求的目标。本文旨在将马克思所设计的人的价值形象从他复杂的理论构造中剥离出来。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以批判性的建构为鲜明特色,他对理想的人的价值形象的设计跟他对人的实际生活状况的否定是相辅相成的,亦即对“旧人”的否弃和对“新人”的塑形是同时进行的。这个“新人”的主要内涵如下:人应该是民主制度下的人。应该是追求现实幸福的人,应该是自由地自觉地活动的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49.
凌新 《学海》2002,46(4):105-110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 ,并形成一种世界性的哲学思潮。然而 ,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哲学人道主义却遭到了西方“反人本主义者”的尖锐批判 ,阿尔都塞甚至提了“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反人道主义”的著名论断。而马克思本人对人本主义的批判则更为彻底 ,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150.
韩振峰  纪淑云 《学海》2002,19(5):5-7
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发展和运用。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全面发展的人 ;(三 )发展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 ;(四 )社会协调进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对于推进 2 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