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3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昕暘 《思维与智慧》2005,(10):62-62
我不想说不我不想说不也许这个字眼太残酷它把一切否定将现实变成虚无我不想说不也许这个字眼太恐怖它把一切否定将美好变成痛苦我不想说不也许这个字眼太跋扈它把一切否定将正确说成错误我不想说不也许这个字眼太顽固它把一切否定将可爱说成可恶我不想说不真的,这个字眼太盲目只要还有希望就不该认输一个人用别人的嘴巴说自己不用自己的嘴巴说别人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不用别人的眼睛看自己评价一个人没有金钱我们说他穷困潦倒一个人没有内涵我们说他才疏学浅可是一个人没有进取心我们会说他无药可救笑出坚强的灵魂碎过的心重新拼合而成罅隙…  相似文献   
252.
目的: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自我效能感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探寻帮助失地农民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的方法与途径;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失地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失地农民的自我效能感对其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性;失地农民的个体变量因素也主要通过自我效能感影响其生活质量的水平;结论:应努力提高失地农民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其提升生活质量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53.
“吾丧我”之说源自《庄子·齐物论》,因其深刻的哲学意味,为历代治庄者所关注。“丧”是整体上的“减法”状态——从“我”之中剥离出去一部分,“吾”是高于“我”存在的某种理想的人格状态。“丧我”,即消解以“形体之我”为基础、以“精神之我”为核心、以“人物关系之我”为张力碰撞凝合而成的“我”,复归自然之“吾”。通过以“吾丧我”为线索的一系列“互文性图景”的建构,庄子不断深化消解一切“不齐”,表达“复归于道”的寓意。看似文字游戏的“吾丧我”,实则凝聚着庄子对个体生存境遇、精神世界的关注与思考,也是其为“我”摆脱束缚与局限,走向开放的生命提供的途径。在纷争加剧、矛盾凸显、人与他者关系更为紧张的今天,“吾丧我”之说尤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54.
道德他律:我的道德重建的社会政治前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的道德处于社会性解构之道德境遇中,道德他律是社会道德重建的基本方式。道德他律的存在主体是国家,实践主体是政府。政府要担当起道德他律的社会重任,其前提是政府要成为道德的政府并获得其道德的道德形象和引导力量。这要求政府必须建立在普遍人道、平等、公正的政治原则和政府道德优先的道德原则的基础上,严格遵循权力分散、制约、均衡的权力分配原则和小政府大服务的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255.
曹淑敏 《天风》2004,(3):9-9
苦涩的日子里我寻求帮助,流泪的心祈求哀怜。是谁,在暗中搀扶了我?陪我淌过苦水,引我登上岸边!是他!我的救主,耶稣基督,我的良人,我的依靠,我的港湾。  相似文献   
256.
索引词不同于专名和限定描述语,因此需要一个专门的语义理论对其进行解释。本文首先介绍了索引词的经典解释理论——Kaplan([15])的二维语义论,然后考察了反驳Kaplan理论的四类反例:(a)"only"辖域中受宽松约束的"Ⅰ";(b)第一人称涉己信念报告;(c)转换索引词;(d)延指现象。综合这四类反例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反例不足以否定Kaplan关于索引词直接指称的论断,但Kaplan所否认的"怪兽"确实是存在的。基于此,我们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在文末从索引词研究的角度探讨了汉语中的"我"和"自己"。  相似文献   
257.
精神分析视角下网络游戏迷恋者的心理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游戏的虚拟特性为网络游戏迷恋者营造了一个虚拟世界,使其可以在此空间舞台上轻易地释放本我,展现现实生活中各种不被允许被压抑到潜意识的事件,从而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快感.从精神分析的视角来分析网络游戏迷恋者的心理景观.以期从根源上去探究迷恋者的迷恋症结,为治疗青少年网络游戏迷恋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258.
对话学习与道德教育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 .O .Schrag的哲学解释学和K .J.Gergen的社会结构主义等理论对我们阐明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对话学习理论具有启发性。对话学习是我们能够开创美好未来的最佳教育理论。人类是通过对话创造未来可能的生活。人类的未来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惟有对话才能把这种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性和可能性 ,并且把未来的可能性转化为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是在进行对话的过程中表现自己并得到成长。对话是通过语言的相互交流、相互解释和相互理解来达到共识的过程。另外 ,对话既是学生实现自我潜能的过程 ,同时也是创造文化的过程。学生在面对面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的对话过程中能够创造出新的理念。通过这种对话过程 ,学生将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人生 ,也将创造出道德的和美学的文化共同体。活生生的对话使你和我成为“亲近的我们” ,使共同体的生活更具有道德性和创造性。总之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对话学习教育理论的实施将有力地推进学校、国家和人类的充满道德和创造力的文化共同体。我们社会和教育现状也要求 ,必须要从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转向以学生对话为中心的新的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259.
曲世宇 《法音》2003,(5):34-37
《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是印度世亲菩萨所著。世亲菩萨最初是从一切有部出家,学习《大毗婆沙》等小乘部派佛学,因此常以小乘驳难大乘。后来吸收了一些经部的知见,对小乘就略觉不甚满意,从其所著小乘佛学代表作《俱舍论》中即可略窥端倪。适逢世亲菩萨的哥哥无著菩萨示以《十地经》和《无尽意菩萨所说经》,遂回小向大,转弘大乘。世亲菩萨一生著作颇丰,其中小乘论五百部、大乘论五百部,人称千部论主。本论是其代表作之一,它是佛法知识的宝库,是学习佛法的必读之书。关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三界六道、生死流转及还灭等方面的知…  相似文献   
260.
包兆会 《天风》2015,(2):50-51
<正>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又字我存,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代科学家。学识渊博,娴于天文历算、数学;主持编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基督宗教丛书《天学初函》;是第一个译介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中国人。他是最早系统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儒家学者;也是中国最早译介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人士之一。他主持编刻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基督宗教丛书《天学初函》,他信奉基督宗教的历程堪称传教士知识传教策略的成功典范之一。他就是李之藻。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又字我存,杭州仁和人。1594年考中举人,4年后考中进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