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3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第一人称     
本文考察了卡普兰、弗雷格和刘易斯等人的观点,对第一人称代词“我”分别从语义学刻画、自我概念以及它在信念、命题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做了深入分析.本文首先讨论了卡普兰等人关于“我”的语义学观点.对“我”的语义学说明的困难在于:“我”确定指称的方式似乎因人而异,每个人在使用“我”时都有其特殊的指称方式;即使如此,人们仍然能够相互交流和理解.作者同意卡普兰的观点:要通过描述“我”的使用方法而非寻找弗雷格式的涵义来刻画“我”的语义.人们使用“我”时都依赖于一个先在的自我概念.作者随后考察了笛卡尔、休谟等人关于“自我”的观点,批评笛卡尔的“主体”理解会导致唯我论和循环,而休谟的“漂浮”的“自我”则根本无法理解.作者赞同笛卡尔关于“我”是思想主体和身体共同构成的统一实体的观点.作者还批评了安斯康姆将“我”等同于笛卡尔式自我而“我”并非指称性表达式的观点,指出她无法解释为何可对包含“我”的句子做存在概括.随后,作者考察了刘易斯对“命题”、“可能世界”以及“自我”等的理解,指出:虽然在刘易斯和他之间有明显分歧,但他们都认为每个可能世界是唯一的,且都把其中一个可能世界视为现实世界,但在哪个可能世界是现实世界上却发生分歧.文章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把握“自我”,这种认识方式比任何纯粹的语言学描述更基本,它是我们使用第一人称的基础.  相似文献   
212.
孟素 《天风》1994,(4):9-9
有一位基督徒睡着了,他身子里的“老我”悄悄地爬起来,刚迈出两步,迎面碰到了“新我”。“老我”怒不可遏地啐口骂道:“你这个怪东西,什么时候到这身子里来的?这是我的地方。赶快滚出去!” “新我”反驳道:“基督徒已经看透了你的本质。  相似文献   
213.
思念如雨     
悯心 《天风》1994,(8):36-37
又是春天了,又一个雨季来临。绵绵的絮雨飘飘洒洒淋湿了我的心,整个世界、整个心都被沉浸在这春雨的忧郁里。 清明节,一个伤感的节日,灰蒙蒙的天增添一份生者对死者伤痛的回忆,增添一份无法言喻的失落感。  相似文献   
214.
浅悟歌     
究竟先有禽,还是先有卵?科学到如今,尚无定论断。人从哪里来?谓猿是祖先,猿从何处生?何是其本源?躯体生在世,何谓永恒何谓暂?宇宙万象多,何谓真实何谓幻?凡体声闻不为实,真实凡觉观不见。  相似文献   
215.
汉语儿童人称代词的获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作两个方面的研究。研究一用追踪录音方法记录5名半岁到3岁半幼儿获得人称代词的过程。结果表明:汉语儿童一般在1岁半到3岁半这期间逐步掌握人称代词,顺序是从“我”、“你”到“他”。研究二用实验方法探讨28名3—4岁儿童掌握单数人称代词的情况。结果表明:儿童4岁时人称代词获得有一个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到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对人称代词的掌握已比较完善。在以上两项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和总结了汉语儿童人称代词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语言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216.
陈丰盛 《天风》2016,(6):39-40
3月底,一篇题为《我的爸爸》的日记在微信朋友圈里被疯狂转发,引来许多人的共鸣与思考,其中那句“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真是令人抑制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  相似文献   
217.
冯契在建构“智慧”说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做了开拓性探索。首先,将价值界定为为我之物的功能,这种功能体现在物与我的关系中,是主客观的统一。其次,价值的形成包括两大环节:一是主体在评价活动中运用评价的语言将蕴含意向、意象、意味等构成的评价意义(即“意蕴”)表达出来;二是主体在包含理想、意愿等观念结构的“意蕴”规范下从可能界中创作、实现价值。再次,价值具有真善美统一的特征或属性。价值的“真”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遵循真理,促使自己的目标现实化,也就是使自在之物化为为我之物;“价值”的善是广义的好,即为我之物能满足主体道德、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需要;价值的“美”指为我之物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成了审美对象。最后,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创造的文化蕴含了价值,不同的文化体系承载了不同的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既蕴含了权威主义和独断论的负面价值观,也培养了勤劳、勇敢、爱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等正面价值观。  相似文献   
218.
物我内外贯通是北宋理学的核心命题.在该命题中如何打破物、我,内、外之间阻碍从而实现它们的"一"乃是关键,而"贯通"只是结果和表现.这个"如何"的问题关涉到周敦颐、张载对天人关系的处理.分析发现,感通者自身的观念和情感结构共同参与了物我之间的感通交互,因此,如若不呈现感通者的这双重结构则无法推进对物我感通交互活动之内涵的...  相似文献   
219.
王真真在艺术的大潮中,能凭借自己的聪慧、敏锐和对生活的透彻观察,以及对传统大胆的留精去粗,以越来越完美的笔墨技巧,充满生活气息的、有血有肉的形象,细致精微的刻画,笔墨与物象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真我境界.她在审美领域开拓出了一片新的精神绿洲.  相似文献   
220.
前言2005年4月19日,枢机们在罗马的西斯汀小圣堂选上了若瑟拉辛格为教宗,取名本笃十六世。这位新教宗诞生在德国东南部的马尔格星安因镇。但是他并非第一位德国教宗,因为,在他之前已有七位,今简介如下: 一:额我略五世(996-999年) 他本名为布鲁诺,为德国奥多皇帝的一个堂弟,当时德军面临罗马城,人们因害怕德军破坏罗马城,便选了布鲁诺为教宗,时方20多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