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7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真理与方法》第三部分,伽达默尔批评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造成了“语言的遗忘”。这一说法可以与海德格尔的“存在的遗忘”相互呼应。但伽达默尔并没有盲目追随海德格尔。恰恰相反,他的“批判”只是一种假言判断、一种柏拉图式的反讽、一种对话辩证法的实行。伽达默尔的真实目的并不在于证明柏拉图遗忘了语言,而倒是证明柏拉图没有遗忘语言。借此,他实则在与海德格尔争辩:一方面,要逆着海德格尔的“弑父”倾向肯定柏拉图-海德格尔的统一效果;另一方面,要借助柏拉图的对话辩证法实现对海德格尔的某种矫正。  相似文献   
62.
追问“什么”是欧洲形而上学的核心,它真正追问的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在理性观照下,事物在不同层次上的显现与本质。事物的这种显现与本质,既是它们的存在,也是关于它们的知识。但是,对于列维纳斯来说,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之前,尚有人与他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外于“知识”,外于“存在”。因为它是自由者间的关系,他者不可由“我”来显现、观照,是完全异于“我”的。因此,人与人之间首先是伦理-道德的关系,而不是知识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伦理-道德外于、高于知识。然而,对于人这种有限存在者来说,他的一切知识,实质上都是对“不断(的经验事物)”的一种断,都是在不全处作出全的论断。因此,知识实乃包含着自由与责任于自身。换言之,伦理-道德也在知识中,知识实际上也是事物的一种自由的存在。因此,存在论-知识论与伦理学之关系,是否如列维纳斯所认为的那样,仍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63.
张勇  龙立荣 《心理学报》2013,45(3):363-376
采用296对上下级匹配数据考察了绩效薪酬对创造力的影响以及人-工作匹配的调节效应和创造力自我效能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绩效薪酬对创造力有倒U形影响;创造力自我效能部分中介了绩效薪酬对创造力的倒U形影响;人-工作匹配调节绩效薪酬与创造力的关系,人-工作匹配度越高,中等强度绩效薪酬的正面效应越强,高强度绩效薪酬的负面效应越弱;绩效薪酬与人-工作匹配的交互效应通过创造力自我效能的完全中介效应影响创造力。  相似文献   
64.
疼痛恐惧是把将要出现的疼痛刺激视为主要威胁而产生的一种恐惧,它会影响与疼痛相关的感知觉、注意、回避行为以及安慰剂止痛的效果.疼痛恐惧的认知模型主要有活动回避模型、恐惧-回避模型以及内感受性恐惧条件模型.未来的研究要进一步探究疼痛恐惧的认知机制,完善疼痛恐惧的认知模型并扩展疼痛恐惧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5.
康勇军  彭坚 《心理学报》2019,51(2):227-237
服务型领导被以往大量研究证实能够对下属产生积极的影响效果。然而, 我们对服务型领导如何影响领导者自己还知之甚少。基于此, 文章根据工作-家庭资源模型, 探讨了服务型领导的收益与代价。采用经验抽样法, 对广州市76名企业单位中的主管进行为期5天的日记研究, 并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主管每日从事服务型领导行为既可以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 从而改善工作-家庭关系, 又可能会引发资源损耗, 从而恶化了工作-家庭关系。主管感知的组织支持是服务型领导行为双刃剑效应的“门阀”, 当主管感知到高的组织支持时, 从事服务型领导行为会带来更多的积极情绪, 而当主管感知到低的组织支持时, 从事服务型领导行为可能更容易增加资源损耗。以上结果能拓宽我们对服务型领导影响效果的认识, 并为如何干预服务型领导行为提供一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66.
自精神分析学诞生以来,其发展进路经历了自我革命、客体关系革命、自体革命、关系革命和神经科学革命。英国独立学派是客体关系革命的主要发起者和中间力量,它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英国精神分析学会内部的“论战”,并在规模以及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方面都取得重大发展。独立学派的精神分析师以开放和折衷的态度批判性地汲取各种现存的精神分析观点,形成不同于克莱因学派的客体关系思想,并表现出独立性、开放性、关系性和真实性的内涵与特征。温尼科特、费尔贝恩和巴林特是独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各自建构出独特的客体关系理论,促使精神分析范式从一元驱力模式转向二元客体关系模式,推动了客体关系理论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后续精神分析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67.
理查德·塞勒(Richard H. Thaler)是行为金融学的主要创建者。全文按照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脉络, 在简单介绍了行为金融学诞生的前提条件及理论基础之后, 详细介绍了塞勒等学者关于股票的输家-赢家效应、封闭式基金之谜以及股权溢价之谜的实证研究及其理论观点, 展示了塞勒等学者如何巧妙地以真实金融市场上的产品以及投资者的行为为样本,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挖掘、提炼以及模拟, 揭示出投资者的信念、情绪等心理因素是导致上述金融“异象”的主要原因。对这些现象的研究, 使得塞勒脱离了传统金融学研究的窠臼, 倡导了金融学研究中关注个体行为及心理因素的研究取向, 促成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68.
作为一种引导员工主动改变工作的行为, 工作重塑干预成为近年来组织行为学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基于现有研究成果, 系统梳理了工作重塑干预的概念和分类。依据角色-资源接近-回避模型, 归纳和提炼了工作干预的影响效果, 在此基础上, 借鉴AMO理论, 分别从重塑能力(Ability)、重塑动机(Motivation)和重塑机会(Opportunity)层面, 构建了个体和组织交互情境下的工作重塑干预内在影响机制, 进而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理论分析框架, 为当前开展工作重塑干预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基于中国情境的工作重塑干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9.
工作-家庭关系研究是组织与管理心理学中研究的热点议题,社会文化因素是工作-家庭关系研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在分析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总结发现:个体主义文化下的员工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对等并且领域之间界限明晰,而集体主义文化下个体的工作-家庭之间的关系并非完全对等,且员工的工作和家庭之间存在更多联结。如何在现有的工作-家庭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明晰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研究理论以及挖掘能够体现我国工作-家庭关系特征的研究主题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与任务。  相似文献   
70.
松-紧文化是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新维度,它发轫于人类学的文化田野考察,致力于刻画不同文化间社会规范强度和对偏差行为宽容程度的结构性特征.松-紧文化有其较为明确的概念定义和成因,以及在国家、区域和个体层次上的测量方法.松-紧文化已广泛运用于自我、人格、心理健康与幸福感、判断与决策、创新、脑认知神经和基因、恐怖主义与社会和谐等心理学基础和应用研究主题之中.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甄别细分社会规范中的描述性规范和命令性规范,并综合吸收其它研究视角的长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