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十二、五世纪以降道教法次的逐步形成与道教仪式的发展趋向 五世纪以前来源不同的各种道教传统基本上只是各自发展,或仅在小范围内互有交流.大约从五世纪开始,以古灵宝经为先导,道门内部产生了凝聚联合的意识.(766)古灵宝经率先融合多种道教传统,"三洞"、"三乘"、"三十六部尊经"等具有凝聚联合意识的术语概念都是最早由古灵宝经提出的(767).由于古灵宝经出世不久即"风教大行",这些术语概念也很快在其它道派中流行开来(768)."三洞"说标志着南方三皇、上清、灵宝三大经派的联合,大约南朝齐梁时形成的"七部"(769)说标志着更大规模的联合.  相似文献   
82.
我国的东北地区,在古代称燕地,是方仙道比较盛行的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而且这些少数民族及其先民们大都崇拜鬼神,奉行巫术。故此,东北地区的人民从古至今与道教的渊源都是很深的。仅《奉天通志》、《岫岩县志》中所记载的东北地区的著名道士(含方士)就有丁今威、帛和、刘海蟾、高仲振、李元久、张道中、张三丰、黄花老人、马真一、郭守真、玉化清虚真人、上清宫道士、五女道士、李本岩、邢崇光、张道士等十几位。东北地区的道教宫观更是举不胜举,仅乾隆《钦定奉天通志》、《奉天古迹考》、《奉天通志》、《沈阳县志》、《辽阳古…  相似文献   
83.
记得在十多年前,香港道教联合会组团到北京访问,曾惠赠中国道教协会一枚纪念牌,上面“道一风同”四个大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近来我再读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在明初为道教订立的《道门十规》,对“道一风同”这四个字有了更深一层的感受。我认为,“道一风同”这样一个重要理念,不仅反映了港、澳、台、内地及海外道教界对道教一脉相承,共出一源的共同认识,而且在现代道教的发展中也应该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在此,我想结合《道门十规》来谈谈对“道一风同”的一些感想。我们知道,道教以“道”名教,“道”自然是道教信仰的核心,更是道教修行和…  相似文献   
84.
宋金元时期道教的一个显著特点 ,是道派孳乳 ,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清微派、神霄派、玄教派等等 ,各种宗派相继兴起 ,道教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新态势 ,而净明道是新兴道派中的一派。单纯站在道教史的角度看 ,宋金元时期道派孳乳 ,原因似乎在于北宋道教教法之颓弊 ,尤其是宋徽宗崇道 ,使道教为文化清流所不耻。汴宋既亡 ,则道教摆脱旧规 ,新道派自民间兴起 ,有一种革故鼎新的气象。同样是宗教变革 ,宗旨却不尽相同。也惟其不尽相同 ,所以呈现出诸宗并行的局面 ,不同宗派奉行不同的宗旨 ,从教义教制上探讨道教文化的新模式、新方向。就其所代…  相似文献   
85.
欧美学者围绕道教和中国文化相互关系的问题的争论,突出地反映在三次国际道教会议上和以后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中。争论主要集中在道教的定义、道教与道家的关系、道教与民间宗教的关系以及道教与科学的关系四个方面。 (一)道教的定义问题 日本学者洼德忠教授给道教下的定义是:“道教是以古代民间信仰为基础,神仙论为中心,加上道家、易、阴阳、五行、谶纬、医学、占星等学说和对巫的信仰。  相似文献   
86.
当代西方宗教卓新平20世纪已快结束,21世纪即将来临。处于世纪之交的当代世界宗教及其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关注并且需要深入了解的问题。在上个世纪之交,尼采等西方思想家曾对人类当时的思想精神、社会存在以及信仰追求有过惊世之语,如"上帝死了"、"传统价值体...  相似文献   
87.
茅山道教自东晋魏华存正式创立以来,一直被崇奉不衰;隋唐时代为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等人竭力推崇而名声大振,该派从肖梁至北宋中期,鼎盛数百年,一直为道教主流,与龙虎山、阁皂山同为道教著名的三大符箓派。嘉熙三年(1239),宋理宗命正一道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龙虎山、阁皂山及茅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从此,茅山正式归入正一道。从茅山的历史发展来看,他对整个中国道教的发展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道教史中也具有极高的地位。相传早在黄帝时代,中原有位展上公迁往伏龙山溪上(今茅山玉晨观)“手植白李弥满,食之味异美。”夏、周、春秋、战国时期,茅山已为帝王巡游和采集药草的名山。  相似文献   
88.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二日至十二月二日,即农历十月十五日至十一月五日,道教全真派在祖庭北京白云观举行了隆重的传戒受戒活动。全真道传授戒法,自元朝邱长春真人订立传戒仪范始,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清康熙年间王常月方丈在白云观开“三坛大戒”,广度弟子,全真道风更为大振。后因战乱等各种原因而中断。这次开坛传戒,是解放后首次传戒,是道教宗教活动中的一件大事。由全国各地名山宫观举荐来京受戒的全真派道士共计七十五名,其中乾道约占60%,坤道占40%。  相似文献   
89.
本文通过对神霄派主要经典的文本分析,提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论是神霄派行使雷法的理论预设,保神养心的内丹炼养是其行使雷法和得道成仙的最重要的法门,并指出其内炼为本、外用为末的雷法特色。  相似文献   
90.
兰州红泥沟志公道观住持、全真教龙门派第二十四代玄裔、著名道医陈涵谷道长.于1999年夏历八月二十三日在西固柳沟大坪,无疾无苦,端坐而逝,享年八十六岁.今已过数年,而陈道长言谈笑语音容宛在.念及老人家谈<易>说道、讲医论武之情,如在昨日.而今却驾鹤西游,人去楼空,广陵散绝,悲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