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以亚洲疾病问题为代表的框架效应是描述性决策理论违背规范性理论的经典"异像",而辨优启发式是行为决策理论的一大新进展。该研究探讨了辨优启发式对框架效应的解释过程。以经营风险决策为情境,以有管理经验的被试为样本,实验结果发现选择理由越少的情景其反应时越短、相应的优势项的选择比例也越高,这一结果有效地支持了辨优启发作为过程模型的次序规则、停规则和裁决规则存在的客观依据,也间接证实了辨优启发式对框架效应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2.
奥古斯特.伯艾克(August Bckh,1785-1867)是少数几个能够与施莱尔马赫、狄尔泰等相提并论的近代诠释学家之一。伯艾克以其《语文科学的百科全书和方法论》一书中坚守和拓展着西方诠释学发展的语文学方法论路向,奠定了自己在西方近代诠释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3.
1960年,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一书的问世标志着哲学诠释学的创立,为纪念《真理与方法》发表50周年,2010年11月18-20日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隆重举行了诠释学的未来国际学术会议,来自美国、丹麦、瑞士、奥地利和德国的专家、学者分别从理解的对话性、传统与生活形式批判、  相似文献   
124.
125.
一诠释学作为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问,最初是由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完成的。二人的贡献在于:施莱尔马赫提出了关于正确理解和避免误解的理论,狄尔泰则将这一理论推广于所有精神  相似文献   
126.
李小五 《现代哲学》2006,(1):122-132
首先,我们构造认知系统EK1-EK3,给出它们的一些证明论结果。其次,我们引入邻域语义,给出EK1-EK3的特征公理和规则的框架条件,证明EK1-EK3相对这些框架条件分别是框架可靠的。最后,我们证明EK1-EK3相对这些框架条件分别是框架完全的。  相似文献   
127.
潘德荣 《世界哲学》2006,9(3):42-50
现代诠释学的源头可追溯到古代希腊的语言学(主要是语法学,揭示文本客观性层面的语义)、语文学(对语言本身以及文献的历史关联的反思)和修辞学(着眼于语言所产生的实际效果阐明语言的说服力)。正是由于语言学、语文学和修辞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古代经典的“诠释”完成了从“神谕”的宣示与解释向合乎理性的证明之智慧的转化,而圣经注释学正是这一转化的直接结果,并且通过圣经注释学,这些因素融入了现代诠释学。  相似文献   
128.
基于心理学的研究, 自由家长主义者认为人们的思维有个体难以克服的、根深蒂固的系统性缺陷, 并难以通过教育来避免和消除, 因此主张因势利导, 仰仗外部专家的“助推”把人们的行为引导到正确方向。然而, 从生态理性的角度看, 人们依照自由家长主义者所谓的认知偏差做出的选择未必导致糟糕的结果, 而依照自由家长主义者所推崇的理性方法做出的选择也未必导致理想的结果。本文分析了自由家长主义者用来支持助推的证据后发现:(1)它们源于一些研究者对“何为理性”的狭隘定义, 误解了人类理性的本质; (2)它们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选择性的报告, 忽视了与这些证据相反的证据。通过这些分析, 我们认为“人非理性且难教化”这一自由家长主义者的论断过于武断并有失偏颇。投入教育, 教会人们如何精明老练地处理风险不仅是可行的, 而且是替代助推的一个更为持久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9.
刘玉新  陈晨  朱楠  季正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6):1093-1110
神经组织行为学是指通过探究组织现象背后的生物学运作机理, 从神经生理视角发展并重构组织行为学框架的新兴多领域交叉学科。多维范式下的神经组织行为学包括从还原论到涌现论的哲学基础, 基于社会情境认知理论、跨层次研究和逆向推理的理论框架, 以及神经成像法和ANS测量法并行的研究方法。未来研究应注意神经组织行为学可能给组织理论带来的变革, 以及研究方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30.
李晓明  谭谱 《心理科学进展》2018,26(12):2230-2237
个体的决策及偏好常会因信息的表达方式而变, 研究者将这种违背期望效用理论不变性的现象称之为“框架效应”。框架效应体现了人类非理性决策的普遍性, 也为合理利用人类的决策特点以干预其决策行为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总结了框架效应在健康行为、市场营销及环保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着重分析了数量信息的表达技巧, 如风险信息的呈现、数量单位的选择以及图形的物理属性设计, 旨在探讨如何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变化信息呈现方式以实现对人类决策行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