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81.
探讨邪教痴迷者人格倾向、心理特质、痴迷人格的心理模式,为反邪教工作提供心理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PI)、心理控制源量表(IPC)进行测查,将痴迷者与国内常模、吸毒者、精神病者进行比较对照性研究.结果:MMPI十个临床量表显示,男性痴迷者有九项结果高于常模分值;痴迷者与吸毒者在谎分和癔症均值上呈现强相似性;痴迷者与精神病者在支配性、偏见性、压抑性、轻躁狂、精神病态、控制项目的均值上呈现强相似性;男性痴迷者MMPI中病态人格与C分量表分值呈正相关.以上研究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邪教痴迷者存在病态人格倾向和外控型心理模式.教育策略宜采取理性认知教育、正确人格行为强化和人本关怀,促其人格完善等方法.  相似文献   
182.
谦是君子之德 ,它的前提和本质是“有”,有智者之真、知、才 ,有仁者之敬、爱、德。其外在表现却是无有之“虚”,抑己之“让”,这是人们行为处事的成功之道。谦又是文明之礼 ,在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3.
休谟认为 ,正义的起源在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有限同情心 ,正义乃是为了弥补自然与人性的这种不足而产生的人为之德 ,正义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种划分财产权利的道德规则。本文对休谟的正义观进行了阐述和简要评析 ,并指出了其正义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4.
实现人的欲求是社会实践的内在动机,满足生活需要是文明制度的根本目的。怎样将欲求转换成财富,进而以财富厚养民生,这是历史进步的永恒主题。对传统儒学“理欲之辨”的现代阐释,旨在通过正本清源的逻辑批判,将抽象的天理还原为具体的生理、心理、伦理和管理,并探索一条化情为理、转欲成力的价值创造道路。  相似文献   
18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指出,"要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报告同时指出,"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心理学对文化有颇多研究,也取得了许多很有影响力的成果。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发生发展,一方面受到其生物性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受到其社会性以及与之相联的文化因素的制约,表现为决定、中介、调节等影响过程。当然,文化除了具有制约性,也有开放性,随着人类境遇的变迁,人类心智的成长,新的文化元素也在不断创生、光大,旧的元素则不断式微、乃至消亡。另外,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强弱变换,以及它们对人类个体认知、情感和人际交往的显性或者隐性的影响,也都是各个领域心理学家所关注的。我们相信,心理学家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中,一定能够利用各自学之专长,发挥聪明才智,对国家、社会和人民建言献策;同时,也能把握住历史机遇,加强文化与心理科学的研究,是中国心理学在相关领域能够做出自己创新性贡献。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倡议下,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有关领导和中国科学院工会委员会领导的支持和推动下,我国心理学界的三家一级学(协)会于2012年1月16日举办了"心理科学与文化建设"研讨会。与会各方专家畅所欲言,都表示十分赞同心理学界要加强沟通,体察国家"文化建设"的战略规划,促进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并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心理学的独特贡献。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整理如下,记录入史,供人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6.
恻隐之心:“同感”、“同情”与“在世基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问题的提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最能体现儒家对人性理解的一个关键词,莫过于恻隐之心。因此,把握恻隐之心的深刻内涵,对我们理解儒家的人性论至关重要。究竟何为恻隐之心?它与孟子提到的其他三种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参见同上])关系如何?近年来,西方学者往往从同  相似文献   
187.
文碧芳 《学海》2011,(6):150-155
洛学、湖湘学、闽学尽管是以其创始人所主要活动的地域来命名的,但它们又绝非只影响一时一地的地域性学派,这三个学派的影响在当时就远远越出其创始人所主要活动的地域而幅射全国。本文试图对洛学、湖湘学、闽学在荆楚地区的影响以及在该地区这三个学派之间所发生的关联作一探讨,以说明洛学、湖湘学、闽学这三个学派的话语系统是如何成为宋元明清时期主导士人精神生活的主流话语的。  相似文献   
188.
管怀进 《管子学刊》2011,(1):13+52-13,52
《管子》初步揭示了眼的生理功能及其与全身脏腑器官特别是与肝脏及其疾病的密切关系,指出忧乐喜怒欲利所导致的精气丧失是眼病的病因,提出节制七情六欲、心平气和可预防眼病的发生。分析比较表明,以上《管子》古代医学思想大多被现代中西医眼科学所证实,为现代眼科学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9.
周敦颐对《易》进行了心性论的创造性解读,将它由“《五经》之源”进一步实质性定位为“性命之源”,实现了易学天人之学的心性论转向.借实现了此一转向的易学之视域,他成功进行了其理学体系的建构,有力引领、促成了儒学的整体心性论转向,正式拉开了理学思潮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0.
生态美学是一门生态学与美学有机结合的崭新的交叉学科。生态美学一方面是要引导人们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则是引导人们贴近自然生态,留存生态之美,并进行生态审美。虽然生态美学在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才被我国学者正式提出,但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存在着很多朴质的生态美学思想,并与现代生态美学理论一脉相承。其中,风水学著作蕴含着大量的生态美学智慧,但长期以来又被人们所忽视。本文试图从我国古代风水学著作——《葬书》中,剥去迷信的成分,发掘其生态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