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心、脑科学与医学人道主义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心、脑科学的研究进展及成果极大支持了科学的医学人道主价值观应当以正确认识、把握、运用脑模式科学假说为基础的观点.试从意识的本质、医学人道价值观的机制、与价值相关的医者心灵的自我控制和意志自由等三个方面探讨心、脑科学同医学实践中的医学人道价值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2.
占希腊的时候.一个年轻人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并谈了几年恋爱。正当他们的爱情轰轰烈烈的时候,女方提出了分手,理由是当时的小伙子太穷了,经常连填饱自己的肚皮都有困难。  相似文献   
113.
关于信仰危机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个合理的、健康的社会往往至少由两套社会机制来维系,一套是较为健全的政治、法律制度(如民主政治等) ,另一套是社会的道德准则(它往往和宗教信仰或伦理体系分不开)。前者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但它主要应是保护人民的各种权利和要求人民对社会尽一定的义务,而后者则往往和人们  相似文献   
114.
全面深入理解“以人为本”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人为本是一项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并指导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并非只有西方人文主义那样的理解 ,它既是一种共同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又是一种思维方式 ,同时还是一种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15.
一天,一个高二的男生来找我说“老师,我能和您谈谈吗?”我笑着接待了他。他开门见山地对我说:“老师,我是把你当作朋友,才把我心里的秘密告诉您——‘我恋爱’了。”他便深情的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6.
谭小宏 《心理科学》2012,35(4):973-977
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组织支持感以及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对33家生产型企业798名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和组织支持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员工的离职意向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后人的一个世纪性难题,也是世界社会主义实践运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的一个世界性价值难题。科学揭示、概括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8.
期刊简介     
《心理学报》是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学术刊物,1956年创刊,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北京大学图书馆)《中  相似文献   
119.
现代哲学的逻辑起点不是独断的外在实体,而是无需前提设定而直接自明给予的自我意识。自我主体问题成为连接笛卡尔和康德的一个核心问题。笛卡尔哲学的起点是我思故我在,康德哲学的核心是先验主体的知性为自然立法。康德通过对笛卡尔自我实体性的批判而把自我逻辑功能化,  相似文献   
120.
本文从信仰生活的层次分析来探讨宗教对话的可能性。不确定性的消减是人类生活中的基本形式,信仰则是达致真理掌握、价值确定、生活有序和群体秩序化的基本途径。信仰生活包含核心和边缘层次,其中核心层次与不确定性消减密切相关,在此层次上不同宗教很难对话。而边缘层次则为宗教对话留下空间,这在当前宗教对话理论和实践中得到应用。由于与不确定性消减相关联的信仰绝对性与社会发展所需的宗教宽容之间的紧张,宗教对话在具有发展空间的同时,其深刻的阻碍也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