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实证主义是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孔德首创的一种科学哲学。文章主要阐述了三代实证主义对构造心理学、激进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和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实证主义方法论对西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至今仍是在心理学研究中起主要指导作用的方法论之一。  相似文献   
12.
法治社会中,司法公信力在个案中的实现有赖于对当事人程序权的充分保障.在现代民事诉讼中,证明权是当事人程序权的核心,而证明权生成的实定法基础也只存在于近代之后的民事诉讼制度中.历经改革的中国民事诉讼制度与证明权相契合,既具备了证明权生成的实定法基础,也亟待证明权的有效配置以提升民事诉讼结果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3.
感受被设想为有双重功能:第一,感受作为呈现性内容,是意向性的经验基础;第二,感受作为意向性活动的认知充实,在对经验性意向行为的明证活动中充当认知理由。胡塞尔早中期现象学中,感受还被刻画为被动性、非概念性和非构造的内在于意识的素材;而在先验转向之后,胡塞尔倾向于修正这一理解,感受拥有主动性,概念性和构造性。然而,这两种理解都会从构造和认知理论上带来两难困境,要么无法解释意向与认知活动的经验根基,要么会走向观念论。这个两难困境根植于感受概念本身,或许可以在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中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4.
单斌 《世界哲学》2023,(2):78-88
胡塞尔起初将物作为意向性的构造对象和意识发生的构成物,然而在此必须以身体的特殊性作为基础和前提方才可能。因而在彻底探求事物的构成和发生之中,通过将空间和物的构造奠基于身体空间和活动空间构造之上,胡塞尔最终将身体和大地作为原初构造的双重维度。而海德格尔基于此在存在论分析所揭示的物之为物,一开始以用具性为物之原初性,但在对康德先验原理的探问中,他围绕设置空间的原初活动,最终海德格尔在艺术等的制作活动中给出物的原初显现,而设置空间也即成了天地人神四个要素的相互开启,构成活动空间。比勘二者,最终揭示两条不同的超越论道路,也可以说是两条不同的通达大地之路:大地的诗学之路还是大地的考古学之路,成为二者区别的根本所在,而这根本上又体现于身体缺位与否。  相似文献   
15.
胡塞尔的同感理论难言成功,因为作为对陌生经验的静态意向分析,它最终无法澄清在超越论经验领域中已被给予的他人的陌生性的来源。实际上恰恰相反,对类比统觉的静态构造总已经预设了一种对陌生者的被动构造。这一发生性的被动构造被胡塞尔回溯至一种先于一切个体化的原初意识生活,即原自我的原生活,并最终回溯至为原自我建构的开端即前自我。在原意向生活中,前自我与原质素在本能意向的满足模态中的原融合,是对共当下作用的共主体的非课题化的本原意识的,更是对他人的课题化统觉——同感——的最终的发生性开端。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与文化交互影响,彼此渗透,文献的用语可能受到它所蕴涵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东晋南朝上清经中的一些词语即有很深的宗教文化印痕.文章考察了道家思想及道派文化对上清经用语构造及意义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文化的角度解剖这些语词,对治宗教学、语言学、文化学都有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电影与梦     
关于电影与梦想相类似的观点由来已久.而详细谈论电影与梦之间关系的是博德里、克里斯蒂安·麦茨和孔采尔.博德里主要谈论了电影状态向梦靠近的机制.克里斯蒂安·麦茨则在其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电影与梦的三大主要区别:做梦者不知道他在做梦,电影观众知道他在电影院里;电影状态是一种真正的知觉状态,梦是一种幻觉现象;电影比梦更具有逻辑性和现实构造因素.同时,克里斯蒂安·麦茨认为,虽然电影状态会出现退化和幻想,但是主要依据白日梦的规律.他指出,电影占据和协调着意识的三个层次:梦的层次、白日梦的层次和知觉的层次.而这种对梦、白日梦和知觉的协调,从而规定了电影能指的性质以及其与观影者的关系.而孔采尔更多的是把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运作的概念当作一种阐释策略,一种读解电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句与综合句之间的界限是能够得到充分界定的。奎因试图将此种界限模糊化,却是基于一种误解:奎因不是让语义学摆脱掉在卡尔纳普工作中所发现的缺陷,而是否弃自然语言的语义学,用行为主义色彩的语用学加以取代。佩维尔·玛特纳在上篇首先论证:对于科学语言和自然语言的一种逻辑的,即非经验的、非行为主义的分析,是能够得到界定和有效利用的。对于弗雷格涵义—指称图式的一种流行观点的历史重估表明,指示不同于指称,涵义不同于内涵,从而更深入地批判了奎因论题。  相似文献   
19.
子集空间逻辑是刻画知识及其在证据支持度提升时发生变化的一种具有拓扑逻辑风格的简单架构的模态认知逻辑。与关系语义学不同,子集空间逻辑的语义学借助"邻域"而非"可通达关系"来表达不确定性区间。邻域的缩小体现不确定性的减少;在认知语境下,这种不确定性的减少就表现为知识的增长。子集空间逻辑主要刻画邻域的缩小。与邻域缩小相对应的邻域扩张同样具有理论研究的价值,然而却没有在子集空间逻辑中得到刻画。本文在子集空间逻辑的框架下探讨邻域的扩张。主要成果是给出带有邻域扩张算子的子集空间逻辑,为其引入关系语义学和公理系统,并证明该系统的完全性。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哥德尔是一位实在论者。然而,他在构造主义数学方面也有着精深的研究和重要的工作。例如,哥德尔的否定性翻译和《辩证法》翻译。这些方法在现今的数理逻辑研究,尤其是证明论中有广泛的应用。而本文关心的是这些工作在数学基础和数学哲学方面的价值。我们将介绍、整理哥德尔的这些成果,并试图将它们编制成一幅围剿直觉主义的布阵图。我们也会讨论其中的薄弱之处,并由此碰触哥德尔哲学中一些挣扎而神秘的地方:绝对证明、概念理论和心物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