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19世纪中叶前后,由明代西方传教士所输入的以地球为中心的"九重天"及"十二重天"之天文学宇宙观念渐被日益普及的哥白尼之"日心说"所取代,近代维新思想家群体中若康有为、杨文会、谭嗣同等利用主张"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佛教华严哲学作为接引和消化"日心说"宇宙观念的中介理论,康有为早年通过接触天文学感悟到宇宙之浩瀚无尽,并以之印证于佛教华严宗之说,最终由"大小齐同"而得出"世界大同"的思想。杨文会与其弟子谭嗣同则将天文学与华严哲学杂糅为一体,代表了近代文化新旧交融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312.
梅康钧 《天风》2007,(15):34-39
本文以著名神学家奥特的"群体信仰维度"所涉定的内涵,即信仰行动或通过信仰与个人相遇、交流而产生的群体的视角,思考、分析教会作为社会团体,如何更好地积极地服务社群,并寻求以上帝是爱为指向的社会互动。中国教会与社会,正共同经历着和谐社会道德体系的建构,直面社会转型期间种种结构性缺失,教会与社会相互关系也必然与人的善美趋向及社会道德秩序相关。文章认为,在中国社会中,教会要甘心情愿服侍众人,并且以耶稣关怀人的方式的基督教特质出发,肯定人的价值,并与社会真正和睦、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13.
墨家战争观念的逻辑起点及其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毫无疑义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主体是各自的政治哲学思想 ,然而 ,不容忽视的是军事思想在各家学说体系中也据有很大的比重 ,成为诸子政治思想在军事领域的衍化和派生。墨家在先秦时期与儒家学派同称为显学。《韩非子·显学》称“世之显学 ,儒、墨也”。《孟子·滕文公下》也说“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可见其在当时影响之大。因此 ,其包含有丰富的军事理性认识乃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其主要内容 ,一是“非攻” ,二是“救守” ,前者集中体现了墨家的战争观念 ,后者则是墨家作战指导思想的具体表现和基本特征。本文重点讨论墨家的战争观问题 ,…  相似文献   
314.
黄裕生 《世界哲学》2009,(2):104-114
两性之爱,是人类个体间激发起来的一种最为激情澎湃的情感。它在实质上是两个异性个体追求作为全位格而全身心地相互投入与相互担当,直至互为唯一地共在。因为作为全位格出场而淡化、隐去了各种功能角色与社会身份;因为相互全身心的投入与承担而进入“革新了”的自己,也就是所谓“第三位格”。作为第三位格存在,不仅是与看得见的唯一者即心上人共在,而且也是与看不见的绝对唯一者共在。因此,爱情并不只是一种特殊的人与人间的关系,而且也是人与绝对者的关系。爱情之所以能够超越世俗功利与世俗关系,就在于爱情能够打开一个神圣维度而具有超越一解放的力量。这也是爱情的神圣性所在。而爱情的危险也就在于忘却了看不见的唯一者而关闭了神圣维度。  相似文献   
315.
陈沛然 《法音》2012,(6):20-24
佛教文化有如下十大特质: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问责制;2、空宗与有宗之入路:消解烦恼、实现价值;3、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主体观念论之心灵世界具备主导性;4、中观之不落二偏:突破相对的虚妄、虚妄的相对;5、不二法门:活出绝对的风采;6、不立文字:活在真情实感中;7、无始以来、无终而往:非神论与不提供第一因;8、轮回:生命之  相似文献   
316.
昙鸾(476—542),雁门娄烦(今山西原平)人,北朝五台山高僧。他一生专修净观,弘扬净业,为净土立宗奠定了基础,近代学者推之为净土宗“初祖”。慧远(334—416),也是雁门娄烦人,东晋高僧。他曾在庐山般若台精舍阿弥陀佛象前集徒结社念佛,共期往生净土,被后代净土门人推之为净土宗始祖。这两位都曾被推为始祖的高僧,生活时代相差一个多世纪,那么,到底谁是净土宗的真正始祖呢?显然,有必要对他们的净土思想进行比较。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