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8篇
  5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关于幼儿绘画的“知”、“见”矛盾历来是儿童绘画认知发展研究中的热点,对于此现象的探讨,用得最多的是绘画遮挡关系的模型。该主要介绍关于幼儿物体遮挡的绘画及幼儿绘画认知发展的研究,归纳出关于幼儿把遮挡关系绘画成“分离”的三种原因,同时对幼儿画中的“知”、“见”矛盾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62.
计文 《天风》2011,(7):1-1
我至今一直没有时间看曾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的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据说许多人看了后,走出影院时的眼眶是湿润的。 最近,屡屡发现在书市和荧屏上有不少与它同名的书刊与节目,尤其是国内同名电视剧创下央视一套黄金档收视率新高。人们之所以对"当幸福来敲门"这个题目情有独钟,概因是潜意识里的企盼,希望哪一天幸福真像一位不速之客一样敲响自己的家门!  相似文献   
63.
刘行 《天风》2011,(9):34-34
根据全国道德模范朱邦月之子朱邵华以父亲为原型创作的纪实长篇小说《只想做个好人》、《我的父亲不是生父》改编的数字电影《父亲》,于2011年8月31日在邵武煤业公司矿区开拍。曾拍过《神医喜来乐》、《敌后武工队》等多部作品的摄制组已来到邵武煤业公司矿区、医院、学校等多处地方选景。电影《父亲》讲述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闽北山区邵武煤矿,  相似文献   
64.
德沃金根据抽象的平等权理论对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理论作了新的阐发,提出了资源平等论,这一理论构想包括拍卖模式和虚拟保险市场两个部分,分别解决初始分配和再次分配的平等问题。该理论特别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权利。这一理论的完备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65.
玄德的澄明     
澄清老子“玄德”的内涵,是把握近“道”之德的关键,也是理解重“德”的中国哲学的关键。如果我们重新审视老子的“道”与“玄”,把“道”看成是有无之间周行的“路径”,把“玄”看成是有与无的统称,那么,玄德的内涵将不再模糊——从根本上说,玄德不是幽隐深远之德,不是“水”德、“生”德、“损”德,而是兼通有无之德。兼通有无的“玄德”,是理解“常德”“孔德”“上德”“广德”“建德”的枢纽,也是理解中国传统伦理学之“德”范畴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66.
琐罗亚斯德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人创宗教,以善恶二元的对立斗争为核心教义。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和考古证据,琐罗亚斯德教至少早在公元前7世纪就已经在西亚地区广为传播。其创世学说中的四大元素说,对古希腊早期哲学派别米利都学派、爱菲斯学派、爱利亚学派有直接影响;其善恶二元对立斗争的学说深刻影响了古希腊辩证法哲学的形成;其创世学说中的“光明天国原型”学说对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也有直接影响;其“灵知元动力”学说对古希腊灵知主义的形成也密切相关。但是,古希腊哲学家们不以宗教神话的假设为满足,抛弃了琐罗亚斯德教的神创学说,以理性、思辨为指导去探索世界的生成原因,这正是他们的睿智之处。  相似文献   
67.
声明     
《伦理学研究》2021,(2):81-81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万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等机构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稿件一经采用,所付稿酬中已经包含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68.
郝亿春 《世界哲学》2017,(4):95-101
完满友爱行为究竟是为朋友之故还是为自己之故?这是亚里士多德"友爱论"中一直存有争议且影响其伦理学定性的老问题。以"利己"-"利他"主义模式分析这一问题并不合适。由亚氏"灵魂论"之"欲望"-"希求"界定的"自我关切"-"非自我关切"可作为疏解此问题的恰当概念:前者表明非完满友爱之"争",后者揭示出完满友爱之"让"。"让"是为回应"德事"之需,共同之"德事"则构成完满友爱所互同(通)之根基。作为"非自我关切"的共同德事是化解亚氏表面矛盾的基础,以成全德事为己任的完满友爱共同(通)体既有优势,亦有局限。  相似文献   
69.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助于深入回答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通过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究、国际比较研究、传统文化分析、课标分析以及实证调查等支撑性研究,我们建构了三大领域六个指标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总框架。  相似文献   
70.
韦长安 《天风》2017,(8):48-48
母亲老了。一串钥匙,把我折腾得半天都没停下来。前年冬天,母亲骑电动车从乡下老家来到市区,看望一位患病的弟兄。那天他们一起唱诗、祷告、安慰、勉励,非常喜乐。中午时分,还打电话让我送去了午餐。下午两点,母亲要返回的时候,才发现电动车钥匙丢了。她在房间里仔细找了很多遍,始终不见踪影,无奈之下只好打电话给我,帮她把电动车推走,重新换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