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8篇
  5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关于幼儿绘画的“知”、“见”矛盾历来是儿童绘画认知发展研究中的热点,对于此现象的探讨,用得最多的是绘画遮挡关系的模型。该主要介绍关于幼儿物体遮挡的绘画及幼儿绘画认知发展的研究,归纳出关于幼儿把遮挡关系绘画成“分离”的三种原因,同时对幼儿画中的“知”、“见”矛盾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52.
计文 《天风》2011,(7):1-1
我至今一直没有时间看曾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的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据说许多人看了后,走出影院时的眼眶是湿润的。 最近,屡屡发现在书市和荧屏上有不少与它同名的书刊与节目,尤其是国内同名电视剧创下央视一套黄金档收视率新高。人们之所以对"当幸福来敲门"这个题目情有独钟,概因是潜意识里的企盼,希望哪一天幸福真像一位不速之客一样敲响自己的家门!  相似文献   
53.
刘行 《天风》2011,(9):34-34
根据全国道德模范朱邦月之子朱邵华以父亲为原型创作的纪实长篇小说《只想做个好人》、《我的父亲不是生父》改编的数字电影《父亲》,于2011年8月31日在邵武煤业公司矿区开拍。曾拍过《神医喜来乐》、《敌后武工队》等多部作品的摄制组已来到邵武煤业公司矿区、医院、学校等多处地方选景。电影《父亲》讲述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闽北山区邵武煤矿,  相似文献   
54.
德沃金根据抽象的平等权理论对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理论作了新的阐发,提出了资源平等论,这一理论构想包括拍卖模式和虚拟保险市场两个部分,分别解决初始分配和再次分配的平等问题。该理论特别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权利。这一理论的完备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55.
玄德的澄明     
澄清老子“玄德”的内涵,是把握近“道”之德的关键,也是理解重“德”的中国哲学的关键。如果我们重新审视老子的“道”与“玄”,把“道”看成是有无之间周行的“路径”,把“玄”看成是有与无的统称,那么,玄德的内涵将不再模糊——从根本上说,玄德不是幽隐深远之德,不是“水”德、“生”德、“损”德,而是兼通有无之德。兼通有无的“玄德”,是理解“常德”“孔德”“上德”“广德”“建德”的枢纽,也是理解中国传统伦理学之“德”范畴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56.
重灌输轻养成、重理论教育轻行为训练是青少年道德建设成效不高的重要原因,而养成训练则被证明是未成年公民道德素质生成的有效路径.这是由品德生成的客观规律、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体验教育、实践育人的任务决定的.要切实提高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际效果,德目指标应易记易循,行为准则须明确具体;活动方案设计应贴紧未成年人实际,训练活动要注重可操作性,强化情感体验环节,抓好"小处"、"小事",注意训练活动的持续性和家校(园)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巩固养成成果.实践证明,从基本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训练入手正是促进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7.
王硕 《中国哲学史》2012,(1):79-87,105
朱子于《大学》三纲领之"明明德"所论甚丰,其中以《朱子语类》卷十四〈大学·经上〉中的讨论最为集中、详尽。本文立足于该文献,并征其他相关语录,分别对"明德"本体之内涵与归着,"明明德"工夫之内容与定位两个问题进行了辨析与阐发。在分析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引入牟宗三、唐君毅之诠释,意在深入辨明朱子与陆王之同异,并进一步明确朱子为学工夫之次序。  相似文献   
58.
吴飞 《周易研究》2024,(1):5-14
本为卜筮之书的《周易》,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形而上学的核心文本和源头?这首先是由中国哲学传统对命运的理解决定的。西方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无一例外以追求确定性为首要目的,在确定的命运面前并无禳解之法,因而占卜便越来越被边缘化。西塞罗《论占卜》非常明确地讲出了这一哲学理由。但在中国的巫史传统中,占卜追问的并非确定的命运,而是命运发展的大势,即“知几”,进而在大势面前做出相应的调整。《周易》卦爻辞的主要内容,是面对命运大势时的对策。儒家经典中指出,卜筮的主要功能是“稽疑”,在无疑的情况下不需要占卜,而在很多重要的仪礼中,占卜是为了表示严肃和庄重,即《荀子》所说的“以文之”。这种“文之”并非无关紧要的修饰,而是在变化不定的命运面前的一种把握德性的哲学态度。正是在变化不定的命运面前知几与稽疑的态度,使易学成为了中国形而上学最根本的来源。  相似文献   
59.
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学派是宋明理学中最主要和最有影响的派别之一。伴随着建国六十年来的风风雨雨,陆王心学研究走过了一条坎坷而又曲折的道路。对此时段的研究历程和代表性成果进行展示和回顾,有助于陆王心学研究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60.
考察周人的德性伦理结构,可以发现宗教中至上神天与祖先神的分离,在伦理上表现为公德之德与私德之孝的分离,使得周人的德性理论突破了血缘关系的范围,成为天下邦国联盟的公共伦理规范。周人德性伦理的结构从纵向上看,是人的德性与天的德性的合一,即天人合德。从横向上看,是领袖人物的德性与众民百姓的德性的合一:即四方同德。从界限上看,是上下内外的合一,即至善伦理与底线伦理的合一、文德与武德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