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8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349篇
  225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该研究调查了1304名来自18个不同专业领域的大学生的基本兴趣和专业承诺,并用回归法分析了特定基本兴趣与专业承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31种基本兴趣在二维空间中呈现近似圆形的排列,且基本兴趣结构上的性别差异不明显;(2)在14个专业领域内大学生的特定基本兴趣能显著预测其专业承诺,所解释的变异量平均为20%,接近中等水平的效果大小;(3)在不同专业领域内基本兴趣对专业承诺的影响效果大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2.
在心理学领域,传统的多指标潜变量的测量模型大都采用反映性建构,各指标反映了潜在构念,构念是各指标的原因.但实际上有些构念应该采用形成性建构,各指标是原因,形成了潜在构念.建构方式的选择不仅要从理论来考虑,还要通过数据特征来决定.研究以公共服务动机(PSM)构念为例,通过公益投资游戏取得投资绩效和满意度效标,验证了先前研究提出的“一阶反映二阶形成”建构模式,并进一步检验了层级性建构方式的优势,有助于PSM理论框架与实证测量的统一.  相似文献   
83.
感激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结合情绪的社会功能理论和社会等级的双策略理论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旨在探讨领导感激表达对员工追随行为的影响效果。通过一个情景实验和一个多时点、上下级配对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证实了所提的理论假设:领导感激表达通过增加感知领导声望进而促进员工的积极追随行为,通过减少感知领导支配进而抑制员工的消极追随行为。尤其是当领导情绪表达真诚性高时,上述关系更为强烈。研究结论有助于启示领导者要更多、更真诚地向员工表达感激。  相似文献   
84.
刘静芳 《哲学动态》2023,(4):42-50+128-129
“中庸”观念是理解儒家思想乃至中国思想的关键。但要准确理解中庸,仅将其界定为“无过无不及”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进一步追问,中庸究竟无过无不及于什么。此前的无过无不及于“礼”、无过无不及于“度”、无过无不及于“三”等解释,都不能充分刻画中庸。从《中庸》的文本来看,中庸应是无过无不及于“性”。这里的“性”是“天命之谓性”的性,其首要含义是万物“共生”之生。无过无不及于“共生”之生的中庸,昭示着万物并育的宇宙理想,指示着并行不悖的通达之道。借助中庸理想与中庸之道,儒家思想和中国思想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85.
陆畅 《哲学动态》2023,(7):65-75
记忆与遗忘构成了宋明理学道德修养工夫论中的内在张力。理学家对道德本体之记忆与修养工夫之遗忘的两层划分,有助于厘清其间的纠葛。本体记忆在经验层面的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维度展现自身,并决定了经验层记忆内容的变异。由于经验中包括记忆在内的体验活动具有指向性(指向时间中的外物)、属我性(归属于自我)等特征,理学家在讨论遗忘工夫时,从“忘我”和“忘物”两个向度展开。他们通过解构经验层的自我和将道德自觉提升到前反思的直觉状态两种方式,获得“遗忘”的直接性,又通过对道德习性的培养获得本体记忆的道德主宰性,从而巧妙地解决了道德意识直接性与清晰性(主宰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86.
从场景理论与老旧社区适老化建设的基本概述和关联性原则入手,以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兴隆路街道平安路社区第三网格居民生活空间为例,探索老旧社区适老化设计策略,提出场景理论下的戏剧性与真实性策略,以期基于此,重新审视老旧社区规划,重塑空间符号,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培养老旧社区更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适老化的社区公共精神与社区文化精神,真正提升老旧社区活力。  相似文献   
87.
本文考证和辨析了《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六情”说。“五性”指“精、神、聪、明、音声”五者,具体指精气、五藏神及人的听、视、言等感官能力。“六情”指构成人身体的“形、骸、骨、肉、血、脉”六种情实,引申指人身的六种情欲。从内容看,《河上公章句》的“五性六情”说与《白虎通·情性》的“五性六情”说不同。在《白虎通》中,“五性”指“仁、义、礼、智、信”,而“六情”指“喜、怒、哀、乐、爱、恶”。《河上公章句》又认为“五性”属阳,是人能够实现“长生久寿”之生命目的的必要条件,“六情”属阴,是人修道养生的消极障碍,并主张“守五性,去六情”。《河上公章句》的性情说在思想上有所创新,它一方面在形式上继承了汉儒“性阳情阴”的说法,另一方面在内容上将“性”与“情”转变到道家的养生说上来。  相似文献   
88.
在唐宋变革的社会背景下,道教也迎来了新的局面,新教派的出现是道教应对这一巨大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全真教作为新教派之一,从建教伊始便坚持中国本土的问题意识,并紧紧抓住中国精神传统中的核心--性命问题作为立教之本,这是道教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的革新与发展,坚守住中国化基本方向的根源。  相似文献   
89.
作为第一代弘教者的七十子后学在受造感中感受到了人的有限性,而与神圣者的无限性区以别,故主天人相分;但人又正是在受造感中觉悟到永恒的神圣者,进而依赖神圣者,故又主天人合一。通过开发人之心、性大能,人可通达于天,且使天成为了道德性存在,而不使天物化或虚化;同时,亦使心、性具有神圣性,而不是一种心理学之物质存在。心、性、天通而为一,这就是天人性命相贯通之宗教模型的确立。  相似文献   
90.
基督论是基督教思想史中的核心问题,“人格”是基督论讨论中的核心概念。近代基督教思想家受启蒙哲学思想影响,探寻历史人物耶稣的史实性,耶稣被塑造成了一个具道德“人格性”的道德楷模。但近代的“人格”观念忽视了这一概念在古代的三一论、基督论讨论中获得的超越个体主义的维度。朋霍费尔回到古代教父哲学中的“人格”概念,在批评近代基督教思想的“人格性”基础上重塑了基督论,也在当代基督教思想史的背景中重新定义了“人格”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